美文网首页读书心得读书
是罗胖说话不算数吗?

是罗胖说话不算数吗?

作者: 持续深入学习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07:18 被阅读198次

    1.

    这两天罗胖又站在了舆论风口浪尖上,原因是2月26日,在一个讲座上,罗振宇说自己给业界挖了“3个坑”:

    第一个“坑”:U盘化生存。
    第二个“坑”:社群。
    第三个“坑”:内容电商。

    罗胖的“解释”是:

    我当时是那么想的,然后改主意了,我进步了。

    理由是:我那么说的时候真的是那么干的,没有骗你们,只是后来我“进步”的时候没招呼大家……  

    脑补一下这个场景:

    股市“预测大师”说:这只股票会涨!赶紧买!你们看,我自己也买了!然后大家追,股票涨,大师高位抛,吃瓜群众套。大师说:后来形势变了,所以我“进pao步chu”了。

    2.

    最近哄三岁半的儿子玩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男子汉,说话要算数。”原因是他有时候不爱吃菜或者不愿意刷牙。当我们要求他做的时候,他会说先玩一会儿或者先吃点什么再去做。可是当满足他要求之后,他又会借口说别的理由。这种情况很简单,他这是典型的说话不算数,因为他在最初做出承诺的时候就已经存着不遵守诺言的想法。

    而另一种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了:开始承诺的时候好好的,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继续履行诺言不合算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3.

    《西厢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崔莺莺与官二代有婚约,被贼兵困于寺庙中,老太太情急之下许诺谁赶走贼兵就把小姐许配给谁(第一次改口:“情急之下”)。一个喜欢崔莺莺的落魄官二代张生请来武状元把兄弟退了贼兵。老太太却以婚约为由,让两人结拜为兄妹,并赠金让张生另择佳偶(第二次改口:“婚约为由”)。崔张二人偏偏情深意重生米熟饭,老太太无奈要求张生先中状元再来娶妻(第三次改口:“无奈”)。张生高中,原来的官二代却说张生被高管收做东床,老太太顺势将崔莺莺重新许配给这个官二代本家侄子(第四次改口:“顺势”)。婚礼当天,张生以高官身份衣锦而归,武状元把兄弟以大将军身份前来,官二代羞愧自杀,老太太最终成全两人姻缘(第五次改口:“成全”)。

    严格意义上说,崔母或许一直存着嫌贫爱富的私心,但是她的每一次“失信”其实都是环境所迫,是她针对当时环境做出的最好选择,至少她自认为是最好的。

    4.

    ​最近刚看完一本讲刘邦的书,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书中提到刘邦两次失信于韩信。

    刘邦还是很能礼贤下士的,对于人才基本能放心用,很少表现出嫉贤妒能的形象。由于萧何对韩信倍加推崇,刘邦早早就封韩信为大将军,颇为信任。但是在实际战争中,随着情况变化,刘邦居然两次强行收回兵权,甚至最终杀了这位带兵“多多益善”的军事天才。

    第一次是刘邦打仗不顺利,孤家寡人跑到韩信军中,用诡计强行收回兵权。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描述:

    【“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

    ——《高祖本纪》

    第二次是韩信要官(齐王)之后,垓下之战不积极,害刘邦先许诺好处,事后刘邦果断收回兵权。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描述:

    【“项羽死,高祖袭夺信军,徙信为楚王,都不邳。”】

    ——《淮阴侯列传》

    5.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但是在讲给学生们听的历史书上没有提。为什么?因为这涉及一直以来的教育引导方向。

    我们一直推崇说话算数的人,信用被视为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根基,商鞅变法也是从徙木立信开始。人们从古代的圣贤那里找到很多依据,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6.

    从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推崇“信”,但也没有绝对化,有时候会把为国出力,孝悌放在守信之前考虑。但是为什么我们教育宣传时似乎只强调要守信,一诺千金?

    这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守信固然好,有的时候也要变通,但这种度的把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很难让他们理解并掌握。

    我们最喜欢的是确定的东西。我们一直学习理解的是站在绝对时空基础上的牛顿体系,这是一种机械的世界观。在这个体系下,一切事实和变化的原则都是清清楚楚的:规则是清楚的,界限是分明的,是非是明确的。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告诉学生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且还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们,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有公式、原理、规则可以分析推理。

    然而很遗憾,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不是这样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改变了人们的基本观念,原来以为是在整体确定性中偶尔会出现不确定,现在才知道其实是在一直的不确定中存在着一些大致确定而已!规则是不明确的了,是非也不彻底分明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很多事情都是介于是非黑白中间,只不过是更靠近哪一侧而已。

    这时候回去看刘邦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那么一点不地道,但是从看重大局效果的角度来说,似乎也很正常了。

    但是崔母和罗胖呢?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个人利益,似乎更难让人接受。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区分,是不是就落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逻辑里了?

    7.

    说话算数好不好?

    作为对自己的一个严格要求,好!但是有时做不到也不必过于内疚。

    作为对别人的希望,最好别心存幻想!对方守诺,你赚了,对方寡信,你别真生气。

    做一个重信守诺的人,同时做一个灵活务实的人!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罗胖说话不算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c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