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大国,在技术上,虽还不如发达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在自主研发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近日,清华发布的《中国AI发展报告2018》报告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拥有量上排名全球第二;在吸金能力上,中国人工智能投资更是凭一已之力占到了全球的60%;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上中国已超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专利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专利最多可以说,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也正因为如此,在人工智能这股风潮下,国内众多企业纷纷紧跟行业大流,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在各自领域上,取得了人工智能方面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凝趣全球人工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凝趣科技作为国内较早进入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企业,在语音翻译、语音交互领域深耕多年,凭借着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如今的语音方案已经支持42种语言互译,大大拓展了语音交互的用户群。凭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其提供的语音翻译机方案、智能语音机器人方案、智能家居中控平台、智能语音车载方案等帮助一大批电子制造企业实现成功转型升级,在行业领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
只能语音方案智慧城市:华为数字平台
华为的价值定位就是构建城市数字孪生,打造城市AI神经系统,与伙伴共同实现城市智能。数字平台+X+生态”,是指基于数字平台,将各种能力源源不断地加进来,转换为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华为的数字平台包括端侧、ICT 基础设施(IaaS 层)和 PaaS 层;PaaS 层包含 AI、IoT、大数据安全、ICP、视频等能力以及集成这些能力的行业使能平台。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系统
智能车路协同是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等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要素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智慧交通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战略主要由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区域交通面向城际间城市群环境展开,城市交通面向“9+2”各个城市内部进行。
无人驾驶:北汽新能源达尔文(Darwin System)整车人工智能系统
达尔文系统不是某项特定技术,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一系列应用。北汽新能源将分阶段落地达尔文系统,对自动驾驶而言,2018年到2020年将会分阶段实现L2、L2.5、L3级别的自动驾驶。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上市的EU5已经可以实现L2级自动驾驶。2019年将实现L2.5级自动驾驶,届时可以全覆盖高速公路场景。到2020年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可以覆盖更多城市路况和高速场景。除去自动驾驶之外,达尔文系统还具备智能座舱监测、代客泊车等功能。而这些正是达尔文系统可进化的一个体现。
无人驾驶智能医疗: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智能精准诊疗
在ofweek医疗产业大会上,多年来致力于医学影像处理、精准微创诊疗、立体影像显示和尖端医疗技术开放等重点项目研究的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系主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廖洪恩教授表示,在智能型精准诊疗中,医学图像可作为医生新的“眼”;医疗机器人作“手”;智能化医疗作“脑”,从而满足精准诊疗检诊信息的融合、治疗手段的完备、精准诊疗的提升等临床需求。
智能医疗3D AI: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LiDAR传感器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姚剑教授在2018 ofweek人工智能大会曾讲过,LiDAR分为单线和多线,单线最早是在机器人,尤其是现在最火的扫地机器人、AGV小车。另外一种新型的传感器,更多的是应用在教学、科研领域,但近几年有一些企业把这个传感器推向新的高潮,尤其是消费级领域。RGD的传感器是以结构光为主,以小型化为主,不断嵌入手机端。
3D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很多人质疑它们的发展,但也有很多人坚信不疑它们的潜力。而一个产业是否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形成成熟的产业结构,取决于技术是否能广泛实现实际落地应用。在新兴技术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无疑是实际落地应用最广泛的。发展至今,人工智能已经拥有在机器人、工业、家居、医疗、安防等领域众多的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持续突破,并将建立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全新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