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在讨论读过几千本书的事情。
很多人评论说,读过了很多书,除了在思维和远见上开阔一点,并没有任何益处,也有人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沉淀自己,修身养性等等。
压力、焦虑成了这个时代的标志,注意力是稀缺品,看书似乎变成了浪费时间的行为。
朋友圈的小红点等着我们去解锁,仿佛不点开便会错失一个亿;公众号里的文章每每见到更新便会迫不及待的点开,仿佛看完了这些文章,自己就能精进了;多如牛毛的收费课程,极具吸引力的文案,牢牢的抓住了我们的大脑,摄住了我们的钱包,仿佛上了课程,就可以很牛逼。
很多人看了很多文章,上了很多课程,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各种各样的知识如潮水般涌来,想拼命抓住救命稻草,却越来越焦虑。碎片化的学习并不能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体系,更别说提升能力,相反,碎片化的知识会让我们大脑混乱。
(二)
周国平曾说:“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我们可以通过读一本传记,窥见别人的人生,思考别人的为人处事方式,人生际遇等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具有成长思维的人一生的追求。
我们可以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洞悉自我的处境,解决心理问题,使我们的性格、品性不断完善,活得更坦然自在。
我们可以读一本历史的书,看刀光剑影明白再辉煌的生命也会尘埃落定,了解人性,了解事件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读书,让你在历史、未来、现实、虚空中来回穿梭,然后发现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
(三)
有人说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本身是带着功利性质的,很多人衡量有没有过好这一生无非是有没有挣到钱、工作生活是否满意,而挣钱这件事本身与很多因素有关,行业、职业、个人能力、机遇等。
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行动,行动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结果,是结果在改变命运。
通过看书,吸纳书中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付诸实践,事后对过程进行复盘,或改进或改变处事方式,如此不断良性循环,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看不同类型的书籍,不断的迭代,完善自己的体系。
自身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能力不断提升,眼界、思维也会不断裂变,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行业、职业的选择性更多,更多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新媒体大V战隼就曾经在公号里说过,他的几次升职加薪,包括如今的自由职业,财务自由等都是读书带给他的。
(四)
巴菲特曾说,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早早的明白阅读和理财是值得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
读书绝对是一件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输入→消化→整理→输出,坚持去做,一定会有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