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政府在推进数字改革中的三个问题

政府在推进数字改革中的三个问题

作者: 数元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21:58 被阅读0次

数字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来建立“未来政府”。数字改革是推动政府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都在加速推进,但在推进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化思维方式。袁书记在去年12月8日的党校培训课上用100多页的PPT向在座的学员专门上了一堂系统方法论的课,非常专业,其中讲到的“十重十轻”,对照下来很多部门和地方在建设数字改革项目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尤其是在“重眼前,轻长远”、“重本位,轻全局”和“重显绩,轻潜绩”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重眼前,轻长远”有一定的客观因素,目前的考核体系,进度抓得特别紧,领导以两个月为周期,压力层层传导,到下面就逐步变为1个月听一次汇报、一周听一次汇报。层层加压的结果就是更为基础性的谋长远的工作无法进行,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做深入研究,在较长的时间里面都无法出看得到的成果。

“重显绩,轻潜绩”是一样的道理,看不到的成绩有时候很难汇报清楚,甚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们正在深入研究”,讲完了!没有亮点,没有出彩,平平无奇!而基础性工作、长远性工作往往属于这一类。

“重本位,轻全局”是指各部门在数字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都喜欢抢C位、争座次,凡事都要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台面上都是好同志,转过身都暗暗较劲。这些现象其实一直都存在,但在数字改革工作中尤其明显,因为数字改革尤其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

二是过于依赖开发公司。各部门把项目建设的希望都放在开发公司的身上,于是满世界找开发公司,公司越大越好,有一方面专长也行。但是,问题是开发公司又怎么知道应该如何建设项目呢?

这就好像建一幢大厦,上来就请了一大堆泥瓦匠、水电工,然后告诉他们要建一幢大楼,这楼能建好吗?越高的楼、越复杂的楼,越是需要设计师的参与,但是,政府部门往往缺乏这个设计师。

设计师应该对项目建设非常了解,而且要对业务工作非常了解,在很多部门是缺乏这样的人才的,因为传统上并没有设计这样的岗位。重新开始研究,时间又不允许,不仅仅是项目进度不允许,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数字化工作是政府部门一项暂新的工作,至少是对于业务部门的人来说。对他们而言,传统业务工作没有丝毫减少,而数字化转型工作又铺天盖地而来,工作压力骤增。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还剩多少时间精力去放到基础性研究上。

对基础性研究的缺失,导致政府项目往往重开发,轻前期和后期。尽管每一个项目都在建设方案中说要加强顶层设计,但事实上却变成了一句空话。

三是过于强调服务于企业。这个是经济部门容易存在的一个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延伸过来就是以企业为中心,政府的核心目标变成是企业有什么需求,能为企业解决什么困难。

这在理念上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具体操作起来容易走偏。企业的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这里有三个主体:首先,绝大多数问题显然都是由企业自己来解决的,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其次,一些中介机构、协会商会等第三部门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最后,政府也有一部分服务企业的职能。

因此,要界定清楚政府的边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服务企业政府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一是政府直接服务企业,二是通过服务第三部门来服务企业。

政府数字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因此,首要目标是关注政府的治理,而不是服务企业。服务企业是通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来实现的。

这两者的区别是,过度重视企业可能会突破政府原有的职能,将一部分企业自身的工作或第三部门的工作纳入政府职能,这并不是政府实行数字化转型的本意。尽管数字化转型会使得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扩充职能。

因此,系统地思考政府数字化转型,应该首先考虑清楚政府的职能是什么?边界是什么?建立清晰的政府目标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政府在推进数字改革中的三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fn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