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下英子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本: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来源:微盘下载的PDF电子版
《断舍离》最早是杨淑娥推荐的,后来在朋友圈被安利了无数次,这次正好要搬家就读了起来,很喜欢书的简练和文字的明白,很喜欢,觉得是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一本好书。
刚开始读到张德芬写的序,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是张德芬,难道......果不其然,山下英子从瑜伽的“断行、舍行、离行”中得到的感悟,开始就从价值观的角度切入关于人和物品关系的主题,有一定的“身心灵哲学”意味,好在过去一年自己接触过一点“活在当下”,“不要活在别人的观点中”,拒绝“拥有”等等,所以消化不算困难,也感慨“哲学”真的是离每个人都越来越近了。
人对于过去的“执着”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无论是人际交往、外型、物品、观念等等,都存在着一种无法解脱和需要舍弃的“执着”,从收拾和丢弃物品开始,一点点的改变自己的人生吧。
摘录: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对照这个定义,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大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总体来说,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面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这样啊,其实我也可以用它的。”像这样认可自己。一旦开始使用那只杯子,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总而言之,在有所察觉之后,人就能渐渐地了解自己,也会逐渐喜欢上自己。我把这种状态叫做快活。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我曾经听一位在酒店做客房服务的人讲过这样的事,说越是高级客房里的客人,退房的时候越是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相比之下,标准间就惨不忍睹了。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多半都会觉得反正服务员都要打扫房间,自己根本没必要收拾。其实,这并不是要做给谁看,而是自己的事就得自己好好善后,如果能拥有这种自觉性,那可是太棒了。
既然都不记得了,那就赶紧把它扔了吧,可事情却又往往没那么简单。不过,如果送你东西的人知道你“明明想扔但却又扔不掉,只是因此烦恼得不得了”的话,恐怕也会非常伤心吧。他大概会后悔把这样东西送给你,也会觉得很对不住因为没办法把东西扔掉而闷闷不乐的你。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早点一扔的好。因此,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不过,把东西送给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给你”这个词,因为“给你”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别人,甚至听起来像是在盛气凌人地说:“我不要了,你想要这个吧?”应该要这么说:“这东西在我这里没办法物尽其用,但是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它呢?”如此一来,对方也会高高兴兴地接受的。因为除去古董和收藏品这种特殊的物件,很少有人会觉得“用旧了的东西很好”。可是如果别人对自己说“我觉得如果是你的话,一定能爱惜它的,你能不能收下呢?”,你就能感受到对方是理解自己,为自己着想的。也就是说,送东西的人并不是以他自己为中心,说“我不要了→给你”,而是以对方为中心进行考虑的。但是,在把东西送人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再加上这么一句:“如果你不需要了的话,请别想太多,就把它扔掉或是再送人吧。”要注意避免给对方造成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