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的DockerCon上,Docker宣布了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的成立。OCI意在业界一起合作,开发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容器格式和runtime,目前已经有43个公司参与进来,但是一直没有特别重大的发布,今天OCI发布了正式的技术管理模式,以及1.0的roadmap。也就是正式对外说:我们要开始干活啦!
OCI也属于Linux基金会的协作项目,一直秉承着开放的模式来管理,其roadmap在GitHub上,大家都可以看到并参与进去:https://github.com/opencontainers/specs/blob/master/ROADMAP.md
OCI的技术管理模式如下:
Technical Developer Community(TDC):由9位核心的maintainer组成,他们负责管理这个项目,处理来自runtime和specification的release;
Technical Oversight Board (TOB):负责交叉项目和工作流的处理,计划在明年1月成立;
The Trademark Board:每个OCI成员派出一位代表组成,负责OCI的认证。
作为OCI的发起人之一,Docker在6月份就贡献了容器标准和runtime的草案,以及相应的实现代码。自那之后,specification有2次发布,runc有6次发布。Docker会在下一个新版本发布时,集成最新的runc。
现在企业需要轻便、灵活、可以彼此协作的面向开发者和管理员的工具。容器技术满足了开发者和用户的这些需求,同时不用担心被基础设施,云服务商或者DevOps工具所绑定。容器技术将IT运营的可定制化和可扩展性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OCI成员将共同遵守以下的价值观:
可集成:所有下载、安装和运行容器的工具都应该是能够相互集成的且独立的;
可移植:runtime的标准应该能跨硬件、操作系统和云环境;
安全:隔离性应该是可插拔的,加密机制要保证镜像审计和应用一致性;
分布式:容器镜像的发现应该简单化,并配备统一的namespace和分布式的索引;
开放:大家共同制定标准和runtime,并确保代码开发驱动标准开发;
最简化:OCI Specification追求最简化,确保稳定和最优的创新;
反向兼容。
当然也有唱反调的,比如一直和Docker相爱相杀的CoreOS,其实在OCI成立之前,CoreOS就在做类似的事情——App Container (appc) specification,但是没纠集这么多大佬,搞这么大阵仗,所以让Docker给占领了阵地。很明显,在一些核心技术上,CoreOS都被排除在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