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为纲,设计为先,文化内生、管理变革、课程再造”成为一个闭环生态,彼此影响,相互制约,整体推进,建设教育新生态。植根在“人.爱.创新"的价值追求上,团队把“人”放在中央,用“爱”打底,帮助每一个人读懂自己,唤醒、发掘自己,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投入其中,创造生命价值。
核心就是:
以仁爱创新的价值追求,植根在仁爱创新这样价值追求的团队,把人放到中央,用爱打底,帮助每一个人变成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骨灰级的爱好,投入其中,沉醉其中,从而来创造生命的价值。所以在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都在不断的选择,不断的审视,不断的思考中去找到自己骨灰级的爱好,然后用这样的一种生命去陪伴孩子。这所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也是努力地让每一个孩子在课程里头去发现自己,发掘自己,唤醒自己,找到自己骨灰级的爱好,成为这样一个发光的生命个体。简单地说,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共商共议、共管共治、共创共享的价值共同体。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秦说: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家庭是理想的或者是完美的,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家庭他有办法去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去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那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生命的活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量的施展与释放的方式。但从学校而言,他有足够的力量让一个人不许动、不许说、不许想、不许与别人不同,久而久之这个人就真的丧失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可能性,生命彻底的被整肃合一。
——《迷恋的教育学》70页
老师幻想和学生们欢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谁知一回头,就老师一人上了岸,昨天刚捞上来的,怎么今天又掉下去了,好不容易喘口气,发现竟然还有往回游的!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回复,他说,“好吧,那我们就接受孩子的平庸吧!”我相信你们在座有人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对吗?我说:“你为什么说这么傲慢的话?”他说:“我没有傲慢,我都接受孩子的平庸了,我怎么会傲慢呢?”我说:“你这句话很傲慢,你不知道吗?你怎么知道孩子听你的话就会不平庸呢?你怎么能够那么自信,觉得孩子一定要听话,一定要按你的指令来进行,他就能够如何如何?别逗了!”他说:“那我应该怎么说?”我说:“那我们就接受孩子带来的惊喜吧!”你要允许孩子是一个生命。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过一个实验,他抱着一只鸡来到武汉大学的讲堂。他把那个鸡的脑袋摁着,地上有一把米,摁着那个鸡的脑袋让它吃,那个鸡就抗争,不吃,然后所有的人笑,觉得这个教授太奇怪了。然后陶行知把手松开,站到一边,那个鸡去吃米了。陶行知先生想要讲的道理就很简单,孩子学习是天性,你摁着他,他就是不学。
刀哥说:“我们改变不了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
这里的人奔跑的更为活跃,交流的更为自由,要寻找的见识更为多元,每一个人都能更多的表达出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在这里的空间里都能遇见自己,有某种言之不尽,同时又锲而不舍的属于个人的、趣味盎然的神秘通道。
吴希福校长说:人活着靠幸运,更靠勇气和毅力。
刀哥说:教育虽不易,总有可为处。我们改变不了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
张文质老师说,我们需要直面真实的人生,不退缩,不沮丧,建设我们期许中的美好世界。不要泄气,不要沮丧,不要因为可能被否定就丧气,重点是去做,去改变,去行动,去连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