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无法忘却,比如童年时的趣事、昔日同学间的友谊、初恋的甜蜜、初为人父母的喜悦……,甚至还有那些让我们伤心、绝望的事,在岁月的长河中,仍旧是完好的躺在我们心里,我们一度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好,但又时常为忘了关煤气、出门忘记带钱这样的问题抱怨自己的记性差。
我们的记忆,似乎很奇怪,它可以把我们很多年前的事情保存下来,但它也会常常背叛我们,让我们连刚刚发生的事都想不起来。
为此,我们充满疑惑和不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记忆力到底好还是不好?记忆又是如何被遗忘的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能非常清楚地将这一过程表现出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记住之后没过多久,大脑就开始快速遗忘,20分钟过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1天过后,甚至会忘记74%,1周后忘记77%,1个月后忘记79%。
人类是会遗忘的动物,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忘了”二字似乎经常被人挂在嘴边,越来越多的人也变得“忘性大”,因此,要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呢?市面上鼓吹的各种记忆术和宣称能提高记忆力的东西,是否真正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人类的记忆力呢?或者从统计学的概念来看,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类的记忆水平呢?
《记忆的常识》告诉我们:这个很难求证,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有些能让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情则过目就忘《记忆的常识》这本书以一个脑科学家和医生的立场,全面介绍了记忆的形成以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作者从生活中的记忆情景谈起,分析了影响有效记忆的各种因素,回溯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记忆术,与我们一起探索了记忆的本质,帮助普通大众进一步认识“记忆”。
《记忆的常识》的作者是柿木隆介,柿木隆介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神经学会专业医师,从事以人类为对象的神经学研究,作为日本脑研究第一人,参与NHK电视台、富士电视台、TBS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脑神经专题节目。
记忆形成的三大要素
人类记忆中储存的东西是非常丰富的,一个普通人到去世的那天,头脑中装有相当大数量的往事。
柿木隆介提出,记忆可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我们对身边各种现象的记忆会被传送到大脑中一个叫作“海马体”的小型组织内,这样就形成了记忆,然后经过海马体的过滤,保留下的部分被传送至颞叶的“记忆的仓库”,成为长期的记忆,而没有进入记忆仓库的就成为了短期记忆,被遗忘掉了。
能被长期记忆的内容大体有3种:即“意义重大的事物”、“印象深刻的事物”、“经常反复的事物”。
1.意义重大的事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意义重大的事要比一般事物更容易记住。比如“2002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
2.重复的事
重复是记忆之母,是把要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
2.印象深刻的事
2010年柿木隆介曾做过一个人脸照片识别实验,即把15位女性的照片展示给普通的年轻男性,并要求他们在30秒的时间记住每张照片,然后,替换掉其中的半数照片,再让这些年轻的男性找到和之前重复的照片,结果,被记住最多的,不是美女,而是长相富有个性的搞笑女艺人的照片。让人岀乎意料的总是印象深刻的。
提高记忆的方法
1.反复,是记忆的王道
反复记忆是为了增强记忆效果而对同一内容进行的多次记忆,反复记忆的方法有:书写、朗读等。
因发掘特洛伊遗址而闻名于世的德国人谢里曼,除了会说德语外,还会说英语、法语等十五国(也有相传十八国)的语言,而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每天抽出1小时学习外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散文,并请老师修改,再把修改的文章背下来,大声朗读,谢里曼用这种方法在短短的6个月内就掌握了英语。
柿木隆介提出:“大声朗读英文中基础而重要的部分,不仅能让大脑的视觉区兴奋起来,还能调动听觉区、运动区、语言区等多个部位,换句话说,能使记忆的内容变得印象深刻。”而更容易记住。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决窍,他的回答是:“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
2.记忆树法
记忆树法和思维导图法一样,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然后写出与之有关的词组,再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方法。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刚读过的书却怎么也想不起书中讲了什么内容,但如果一边对着做了很多标记的书,一边制作记忆树,就能加深我们对书本的记忆。
我在阅读《记忆的常识》时,就用到了“记忆树”的记忆法(如下图)
《记忆的常识》从生活中的记忆情景谈起,为我们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介绍了科学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只要我们按照书上所写的方法加以实践,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