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文章里专门写过另一位作家二月河。
二月河的代表作就是他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每部都是几百万字之多。林清玄正是因为其弟送给他的一本《雍正皇帝》,因为太厚,从开始的拒绝到翻开后却爱不释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把二月河的其他著作都拿来看了。
当然也对二月河其人也十分好奇,就去花时间去了解他。
其中提到,二月河刚开始写帝王系列的时候,还只是个小职员,每天是利用下班写作,连稿纸也不足,因为买不起电风扇,大夏天的写作,为了不让汗液打湿稿纸,他在胳膊上缠了两条毛巾,脚底下泡着一盆冷水,每天写到夜里两三点。有时候困得实在是撑不住,就用烟头烫胳膊来提神。
这些外在条件也许只是身体之苦,而对创作的人来说心灵之苦是最艰难的。
成名后的他,创作就更困难了,一是前面作品的成功已经是一种高度了,要超越并不容易;二是总有人再提醒他,既已成名,不你能随便写了,不然会砸了自己的“名声”。
但二月河之所以是二月河,他很清醒自己该如何应对,重新归零,回到一无所有,再次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再出发。
成功与机遇都是许多人所渴求的,起点不高就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而最根本的是要抵得住诱惑,还要耐得住寂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积累、才能进步和超越,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由此我想到了路遥。
他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而且此后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对青少年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作品,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他最后六万字的半自传体式作品《早上从中午开始》中可以了解到当初创作时经历了多少痛苦。
在准备和正式写作《平凡的世界》的6年间,路遥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个人生活,他与整个文坛彻底隔绝,无法与父母妻女共享天伦之乐,甚至不能在养父病危和离世之时略尽孝道……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心系一处,就是为了倾尽全力完成《平凡的世界》。
“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起先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毫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开水、白馍与葱,就是他的饮食。饿了抓来就吃,完全只是垫肚子,根本没什么营养。其实在创作《人生》时,他的肝病已经很严重了,还吐过血,虽然《人生》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名誉,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善,连去领奖的钱还得找人借。而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条件依旧如此,但这次更为艰巨,因为这是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而这些只是身体上的折磨,更为痛苦的是他精神上所承受的煎熬。
有一次他听见远处火车的声音,以为是有人来了,急匆匆赶过去,发现是一辆拉煤的列车,顿时泪流满面,长期的独自伏案写作,与世隔绝,令他深处无边无际的孤寂之中,他此时只是想见到哪怕一个人,感受一下生命鲜活的气息而已。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沉醉于自己牛马一般的劳动中,几近燃尽生命之火。
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终于完成,路遥为此书的写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英年早逝显然与此密切相关。
他完全可以靠《人生》过上另一种所谓的安逸日子,在圈里混得心安理得,但是他没有,他回到了熟悉的沙漠-毛乌素,躺在那里找到了他注定的使命。
正如电影《霸王别姬》的台词: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所以有了选择,有了牺牲,有了无怨无悔,有了奋斗的一生。
而林清玄本人呢?
从8岁立志当作家开始,一生笔根不缀。据不完全统计,林清玄一共出版过 298 部书,一直保持每天写作的习惯。30 岁前,他就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他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也在此时遇到了瓶颈,进山闭修了3年后,又开始重新出书,思想境界已然不同。
" 我一直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还没写出来。我还没有达到想要追寻的境界,所以我会不断创作。"
天降大任于斯人,所以只有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得偿所愿。
而现实一再残酷地告诉我们如果不努力,也许连做一条普通的咸鱼都没有资格。
就像路遥所写的一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自己所生存的世界而奋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