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文维基百科说法,说明书,或称作使用手册,是产品制造者介绍产品的内容、指导用户使用它的产品而编写的,又或是向读者、用户、观众介绍某种读物、或戏曲、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阵容等的文字材料。说明书大家司空见惯,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深入浅出,有的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说明书是人类工具理性的一种体现。本文并不谈人们拿着“说明书”如何按图索骥,而是聊聊说明书背后的世界:人、隐喻、历史、工具、协作等。文章将提及"食品标签“写成的诗(世界与隐喻)、自我分析或自传(人的说明书)、各类词典(物的说明书)、互联网通讯协议的技术写作规范RFC(人类协作与技术进步)。
1、花生与花生酱,一份沉重的说明书
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
商品名:花生酱 配料:花生、麦芽糖、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食用 盐、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产品标准号:QB/T1733.4 食用方法:启盖后直接食用 贮存方法:开盖前于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储藏,开 盖后请密盖冷藏 生产者:汕头市熊记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北中村远东工业园B2厂房 电话:0754-86203278 85769568 传真:0754-86203060 保质期:18个月 产地:广东 汕头 网址:http://www.stxiongji.com 生产日期:2013.08.10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cb5793109b136354.jpg)
”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作者是已故诗人许立志。2016年在深圳南山的《我的诗篇》一场众筹观影交流会上,本片导演著名诗人秦晓宇高度赞赏了这首诗。秦晓宇先生称赞”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是现成品艺术应用在文学上的一个范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310b87ed6d58d9b0.jpg)
关于“食品标签”,国标(GB2760)有详细说明。它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在国标里面,关于食物名称、配料、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等等均有细致且严格的格式及内容的要求。
许立志的这首诗歌,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一份沉重的“说明书”。以下解读引用自秦晓宇老师文章:
花生酱的生产说明书即花生的死亡报告,当我们以这样一种可怕的视角阅读这份说明书时,它就具有了令人战栗的陌生化效果:花生酱之生产即花生之死亡,生产者即谋杀者,厂址即死亡地点,而结尾处的生产日期无疑便是死亡日期。还有什么词语能比“生产”更奇险、更真实、更恐怖地写出“死亡”?而且这首诗绝不仅仅写花生,更是以比兴手法借物抒情,用一颗被压榨成花生酱的花生来“说明”工人被压榨至死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花生”也流露出花样年华之感,呼应着许立志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的诗作。而这首诗的风格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资本)世界的冷酷乏味。诗人只加了个标题,一份毫无个性与文学性可言的产品说明书便传递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与抒情意味,成为一首后现代主义的好诗。不过许立志不会去考虑什么“主义”,他从来不是在一间高雅的,由各种理论与流派构筑的文学实验室里进行创作;他的诗,萌生于被现实逼出的灵感。
2、“认识你自己”,有关人的说明书。
银行卡、股权证明、房产证等等身外之物姑且不论,人的一生仍然会“经历”有太多的“个人说明书”:出生证、身份证、个人简历、病例本、日记、自传、自白书、自画像、判决书、乃至挽联及讣告。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9c5d78bf1cc79f1e.jpg)
古今中外著名的日记、回忆录、自传、自画像不少,像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蒋中正的《蒋介石日记》、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回忆录》、卢梭的《忏悔录》、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茨威格的《昨天的世界》、伦勃朗“伦勃朗自画像系列”、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画像”、弗里达“自画像系列”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07261b2c6dc35afd.jpg)
这里推荐两本对自传体裁(典型的一种”个人说明书“)有强烈的分析批判或启迪的书。布尔迪厄的《自我分析纲要》把个人生命体验与学术分析融合一起,这一本有趣的”非自传“可以说是“社会学想象力”的体现。勒热纳的《自传契约》以文本的角度探讨作品的运行机制和自身特点,作者给自传下了定义,回顾了个人文学得以诞生的哲学(反省)、宗教(忏悔)和社会(回忆录)传统,整理了一份包括一百七十五位作者的自传作品清单,是西方自传研究的奠基之作。
如果说一本自传甚至自画像是“认识你自己”的一个实践,这两本书则分别道出“我这样认识我自己”以及“他们是如何认识他们自己的”,值得品读。
3、词典,有关“物”的说明书
很久之前的一个下午,曾与一位青年火车上聊《新华字典》,相谈甚欢。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就出现了为诗歌及荷马文章注释的词汇表,它可以说是词典的雏形。在公元前三世纪,第一部中文词典《尔雅》面世。从日本学习大唐文化而制定的《汉和大辞典》,到不懂拉丁文民族为了学习《圣经》而编纂的各类双语词典;从《本草纲目》到《唐诗三百首》;从各类菜谱、育儿手册、“法律词典”到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豆瓣电影、维基百科等等。这些各个知识领域的条目详尽的“词典”越完善,人对世界万物越有把控感。词典既是为词语提供音韵、释义、例句等用法的工具书;词典也已成为诸多知识体系进行条目分类解析的工具书、说明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69288b299a6788c6.jpg)
谨借上述各类“词典”致敬米歇尔.福柯及作品《词与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b2f3360815dc1a5e.jpg)
4、RFC,互联网通信协议的说明书
极客Cocal曾感慨“RFC真了不起”。
RFC,全称Request For Comments,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基本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是互联网协议的写作规范。
Steve Crocker在1969年书写了RFC1算起,RFC已诞生近50年了。那是互联网还在孕育之中的ARPA网时代。关于如何写RFC文档和关于RFC的Internet标准制定过程,竟然也有RFC格式的文档说明,详见: 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RFC Authors"以及 RFC 2026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3"。有趣的是,1999年RFC诞生30周年的时候,SivaCoHan以RFC的格式写了一篇纪念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8391/aff17ee707490b3b.jpg)
RFC伴随着互联网而来。在RFC之后诞生后的IETF小组主要协调制定了互联网标准。IETF的全称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几乎所有重要的网络底层协议,都是由IETF协调制定,比如TCP协议、IP协议、HTTP协议等等 。
IETF与他权力机构完全不同,IETF是网友自发组织,并且自我管理。“我们拒绝国王、主席和投票。我们相信共识和运行的代码。”对于IETF来说,你是谁不重要,只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或者代码运行得更好,你的标准就有可能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标准。IETF的邮件列表不受审查,任何意见都可以发表。虽然有志愿者担任的管理员,但那是为了保证讨论秩序,而不是为了控制讨论。某个领域的负责人(area director)是选出来协助大家思考,而不是接管整个思考过程。在IETF身上,充分体现了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精神。这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正是这样的机构,以及信奉这些价值的人,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RFC及它的主要推手IETF在浩瀚的技术写作史上必然有一席之地。
RFC写就了互联网通信协议的“说明书”。
结尾:
说明书背后的世界错综复杂,人、物、技术、规范等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化。许立志的“食品标签”诗意却又让人扼腕,“说明书”式的隐喻督促人警惕和反思这个世界。德尔菲神庙提醒大家“认识你自己”,圣哲说“人即目的”。找到自我的人会更好的运用“工具”。
词典最能体现“说明书”精髓。一代代人运用工具理性把知识按照条目分类解读制造和修订了各式各样的词典,而词典为知识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做打下牢固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看似并不复杂通讯协议书写的RFC规范,是一个优秀的范式。RFC及其背后IETF等团队倡导出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必然会推动人类向未知世界前进中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