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
孩子最近跟平时很不一样,特别爱打扮,晚上在家也一直跟人聊天。后来听老师说她最近跟一个男生走的特别近,这不就是早恋了吗?可咋办呀?
这是一个16岁女孩的妈妈,在家长群里抛出的育儿问题。
面对家长这样的困扰,我们的辅导思路该是怎样的呢?怎么才能帮助到她呢?
那从妈妈描述和提供的孩子信息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现在是爱打扮了,晚上也经常煲电话粥,这是妈妈眼里看到的事实哈。同时,老师也提供了信息是孩子和一个男生走的近。所以,妈妈经过加工和组合,就解读出一个必然的结果:孩子早恋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这些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关于孩子的一切表现,真的是百分百的事实吗?还是说这只是妈妈自己的猜测?同时,妈妈所说的“早恋”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和性有关系的男女恋爱关系,还是,仅仅是异性间的好感和吸引。确定妈妈对“早恋”的具体解读,很重要。
无论如何,身为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异常”有担忧和焦虑,都是情理之中,也是人之常情,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理解。
另外,我们也要看孩子近期的其他表现,孩子的学业、作息、心境、情绪、健康啊,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如果孩子一切都是正常的,那也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即使父母定义了孩子的“早恋”,但是孩子却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父母能看到这一事实,那他们的焦虑和担忧也会降低很多。
如果孩子近期确实在其他方面也发生了波动,比如: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波动大,作息不规律,健康状况不好,那我们就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需要父母的帮助了?
这个时候就要开启我们的亲子沟通环节了。
这时可以如实的、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听,以及作为父母的担忧,要用尊重和好奇的态度,传递我们的关心,以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可以为他提供帮助的支撑感。这个环节的沟通是个关键,切忌不要把我们想探寻事实,想关心孩子的良好初衷,表现为审问,批评和指责,一旦传递给孩子,父母是在指导她、批评她、责怪她,孩子很容易就会关闭自己的心门,放弃和家长的沟通,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和情绪,这种情况就得不偿失了。我们不仅会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也容易流失掉帮助她的机会。
其实这个环节的沟通,也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平时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果平时亲子关系良好,那在父母想和孩子沟通,想了解和关心孩子的时候,孩子一般是不会排斥和逃避的,但是如果平时亲子关系就不好,孩子已经和家长形成对抗了,那这个时候的沟通,就容易失败。而且父母越是要从孩子那里挖出什么“秘密”孩子就越是会反抗和逃避。
那我们回头再看一下,如果父母真的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了解到了“事实”,孩子们就是单纯的异性之间的好朋友的关系,那我们就要帮妈妈看清: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可以通过外在形象吸引到异性的目光,同时也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成长现象,每一个走过“花季雨季”的过来人都不会忘记的情感经历,当时自己的“脸红心跳”和“怦然心动”,那是最纯净的喜欢,最清澈的爱。要扭转妈妈的这个有失偏颇的认知,让她看到,事情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可怕,不仅不可怕,还是特别正常的,如果孩子没有这种表现,才是父母真正该担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针对孩子的其他方面提出作为家长建议,提醒孩子平衡好学业和交友的关系,并且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去辅助和帮助孩子。
如果家长了解到另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已经进入到性层面的恋爱关系里的话,那作为家长,千万要按耐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担忧演变成愤怒和指责,更不能打骂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进入到这种状态里?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孩子是在这样的关系里寻求什么样的情感满足?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父母情绪稳定和自我反思。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会过早的进入到性层面的恋爱关系里的。很多家庭教育的案例和研究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她是不会轻易的被一个男生的关心和甜言蜜语感动到以身相许的地步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在家庭中的爱是有缺失的,父母或养育者对孩子的关爱太少,疏忽太多。孩子长时间感受不到被爱,所以别人一点点的关心和温暖,都会让孩子欲罢不能,会让他们用不理智的方式维持这段关系的存在和稳定。
所以,作为父母,就要反思,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我们有没有给她情感的满足?有没有给她理解和陪伴?有没有忽视了孩子对我们爱的呼唤?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刻,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这时,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要接纳孩子现有的状态,积极的修复亲子关系,持续不断的给孩子理解和关爱。同时,在孩子接纳的情况下,提供学业,情绪,健康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这个阶段,最忌讳的就是“棒打鸳鸯”,从大量的案例反馈看,家长越是在这方向上用力,就越会把孩子推远,越是要控制住孩子,往往越会失控。
所以,整体思路就是先扭转认知,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规律,打开限制性信念,同时巧妙沟通,做孩子的知心、可以信赖的朋友,然后再去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和感情的关系,如果有必要的话寻求第三方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