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刚刚毕业的前七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她经历了失业、不幸的婚姻,成为了没有任何收入的单亲妈妈,用她自己的话说:“成为了英国最贫困的人。无论按照哪一条标准,我都是我见过的最失败的人。”
在她的小说被发表之前,她被出版社拒绝了12次。但她始终没有放弃。1997年,在写了5年之后,小说终于得以发表,而且以超新颖的想象力一炮而红。
2008年,罗琳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中讲述了这一段经历。最后她说:“失败给我一种从未体会过的内心的安全感,失败让我比任何以往都更好地认清我自己。”
对于罗琳来说,失败的经历让她认清了自己,最终获得了成长。
那么,应当如何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变得更有价值呢?《黑匣子思维》这本书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 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在书中,马修·萨伊德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正视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成功。
马修·萨伊德,是英国乒乓球名将,还是一个妥妥的学霸,他通过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并以一等成绩毕业,现在是《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
在《黑匣子思维》中,萨伊德从制度的层面和人类意愿的层面,分析了航空领域、医学领域、司法领域、科技领域等等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这本书都告诉我们,要“聪明而有意义地犯错”,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01 、什么是黑匣子思维?
我们都知道,黑匣子是飞机上的一种特殊装置,记录了飞机驾驶舱里发生的一切影像资料。每当飞机失事以后,人们可以从黑匣子里,得知飞机失事的原因,并且记录在案,向全球的航空系统发布结果,以避免此次的错误再次发生。
因此,黑匣子思维,就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
在书中,马修·萨伊德将航空业与医疗业两个行业做了对比。发现航空业将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得非常不错,他们将每一次失事都拿来分析,并形成报告公开发布,以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起著名的“联合航空173号航班事件”,致使10人遇难。
事后,航空从业人员找到黑匣子,经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使机组人员的交流出现了障碍,从而导致了人为失误。从那以后,整个航空业都改进了制度设计,从而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像航空业一样。
就拿另外一个事关生命的行业,医疗业来说,他们对于失败采取的往往是另外一种态度。在医疗界,误诊情况时有发生。当然,疾病的复杂性、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及医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抉择,这一系列的因素会影响到诊断的结果。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医疗系统中的错误明显地有迹可循的时候,医生们依然不是很情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种逃避责任的思维深深根植于这一行业的观念之中。
除了意愿之外,医疗界也没有像航空界那样,建立一种对于事故进行记录、分析、分享的态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在面临错误或失败的时候总是本能地拒绝或者逃避责任,从而失去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而黑匣子思维则直面错误和失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和行动,最终获得成功。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拒绝失败?
人们总是倾向于拒绝失败,拒接承认自己的观点是不对的,觉得自己永远正确。
马修·萨伊德在书中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他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办了一张高端的健身年卡。每次去这个健身房来回都要一个小时。他的妻子劝他,在家附近办个普通年卡就行了。但他觉得门口的档次不够高。一开始,马修自己去高档健身房很勤快 ,兴致也很高。
可是后来发现,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当他在路上开车的时候,妻子已经锻炼了半个小时了。不过最后,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坚持在一年内完成了锻炼,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因为每一次锻炼,都要比妻子多耗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
虽然他的内心也觉得很麻烦,但嘴上就是不愿意承认。当时他正在写一本书,里面正好提到了“认知失调”这个词语,于是他的妻子调侃到:你认知失调啊!
是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心理病症,就是认知失调,也就是说,当一个事实或者观点与自己的想法形成挑战或矛盾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维护自己的观点,拒绝其他的观点,甚至直接忽略那些观点。
因此,当失败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觉得是其他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甚至为了拒绝承认错误,我们还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对那些不同意我们的证据进行扭曲、修正。
比如说,明明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项目的失败,有时候我们会把原因归咎于客户的刁难、电脑的问题甚至天气的原因。总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出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而很多人则都习惯于忽视失败,掩饰错误,这就是在毁掉最宝贵的学习精神。
03 如何让失败更有价值?
既然从失败中学习如此重要,那如何让失败变得更有价值?
首先,就是要改变对失败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对失败心怀恐惧,觉得这是对我们的自尊心的极大伤害。但这种“高自尊”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可能对我们并无益处。
伟大的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是著名品牌耐克的形象代言人。在一则耐克的广告中,他说:“我投失了9000多个球,输掉了近300场比赛。我曾26次投失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一球。”
然而,这么多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正是因为他直面失败,不惧失败的态度,才使得他作出了非凡的成绩。
因此,要改变对失败的认识和态度,改变过分的自尊心的要求。
其次,失败要趁早,放弃完美主义。
瓦尼尔和斯莱默是两位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但他们两个在如何编写程序上产生了分歧——瓦尼尔认为,应该在软件真正运用之前,将这个软件的程序写得尽善尽美,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写代码上,写出完美的、没有任何漏洞的代码。
而斯莱默则认为,第一次就写出完美的代码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先将软件发布出来,接受市场的反馈,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完善代码,从而让这个软件也越来越完善。
他也是这样做的,让软件不断地接受测试和反馈,结果可想而知,斯莱默的软件用户数量逐渐增加,设计思路也不断更新。
因此,一开始就要求“完美主义”是危险的,不能在一开始就试图面面俱到。
最后,成为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有很多人,会觉得失败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显示了自己的无能。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相信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的。
我们都知道贝克汉姆的在比赛中任意球的命中率很高,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在幕后练习过几万次任意球,也失败过几万次。
可见,即使是在一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被失败打倒,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失败很有趣,也很有吸引力。
04 结语
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喜欢探索,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不害怕失败,学习的速度也非常快。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失败的恐惧反而越来越深。
今天,我们从 《黑匣子思维》中了解到,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要善于失败,善于从失败中找到价值。就算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我们也会从中学到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不断地反馈中获得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