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继续来给大家讲讲晋中哦
Day 3绵山景区
绵山,又称介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这里山势陡峭,山中多悬崖绝壁与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人文景点众多。游览绵山,一般情况下先到介休市,在介休火车站可以换乘当地公交车或“绵山景区专线大巴到达景区,车程约30分钟。绵山景区较大,一般建议2天时间游玩。
绵山自然风光优美,有众多的古树怪石,处处都是山花茂林,还分布着各种岩洞和和瀑布。山中有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严会为主的大小岩洞一百余处。抱腹岩的内部空间巨大,上万名游客身处岩洞中,都不会觉得拥挤;蜂房泉是一个高100多米,宽30余米的凹崖。崖的下部悬垂有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终年不断,注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
绵山的柏树也值得一看,其中有株柏树高达16米、树荫覆盖面积将近300平方米的秦代古柏。它比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还粗1.8米,堪称全国柏树之冠;还有一株“回头看柏龙”的柏树,酷似龙形生在悬崖绝壁,数千年不长不枯。此外,还有虎柏、鹿柏以及天然柏林组成了一个少见的“柏树王国”。
在绵山游玩,除了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外,山中的历史人文景点也不会令人失望。山中目前有庙宇共20多座: 大罗宫道教建筑群,依山而建,远远看去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的铁瓦寺,距今1800多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鸾公岩的铁佛寺始建于北魏;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因唐太宗李世民在绵山遇雨回銮到这里而得名。在绵山游览时,能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和碑刻、彩塑等,特别是云峰寺,寺中的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
冬季的绵山,相比夏日的避暑胜地、秋季的红叶漫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喜爱冰雪世界的游客,可以在艾号坡广场堆雪人、打雪仗;在水涛沟或栖贤谷中欣赏形态各异的冰瀑;往日浩浩荡荡的山中瀑布,此时罩了一层厚厚的冰凌,莹晶剔透。
绵山景区面积较大,建议用2天的时间游玩,景区内有宾馆提供食宿。这里距离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并不太远,时间充裕的游客可以一并游玩。
Day 4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太行山西缘山脉,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以北约7公里,太原市区以东约20公里处。由乌金山(又名龙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脉和明珠湖组成。景区内山峦起伏,处处郁郁葱葱,是山西不可多得的绿色天地。景区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向被称为五台山下院,文殊菩萨讲经的道场。这里的宗教活动和寺庙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距今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其间许多文人墨客或达官显贵慕名前来拜谒或游览,并为乌金山留下了许多墨迹和辞章。景区内的水晶院寺庙群、龙王庙寺庙群、太清宫寺庙群、大佛台、九峰塔等众多寺庙群落依山而建,使乌金山显得有些神圣庄重。
景区内的山势并不十分陡峭,徒步上山并不会很吃力,景区中还有乌金山欢乐谷,是一座大型的游乐场,有大转盘、摩天轮等游乐项目。景区内的配套设施目前不是很多,建议游客可以自己带一些零食和饮用水。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晋中的风俗民情哦
太谷、祁县、临汾、阳城、晋城、浑源、朔州、襄汾、定襄等地保存有大量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物。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博物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忻州地区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仪风俗、民间工艺和农业生产、文化娱乐活动等典型北方民俗风情。详细内容参见本站山西民俗
名特产品、风味小吃:杏花村汾酒、山西面食、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刻器、大同铜器等产品,具有悠久历史,闻名海内外。
民歌艺术: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有很大的成就,《诗经》中“唐风”、“魏风”包括《伐檀》、《硕鼠》都是山西民歌。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它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民歌,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因此听起来颇有塞上高原的那种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忻州、定襄民歌,大同、阳高、朔县民歌,比起河曲民歌来,又各有其特色。左权民歌自成脉系,清新、柔媚。其中有不少“三拍子”情歌,这是其他民歌中所没有的。祁县、太谷民歌,还有寿阳、太原民歌,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较为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板,乡土习俗气味较重。沁源县的民歌善于抒发当地农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烈感情,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民间舞蹈:许多专家们又称山西为“民间舞蹈之乡”。据唐人苏鹗著《苏氏演义》载,远在先秦,太原地区就有以“战蚩尤”为内容的较为优美的舞蹈流行于民间了。在运城侯村发掘的汉墓中,也曾发现过刻有男女舞伎相对起舞的“百戏楼”模型。在山西其他地方发掘的唐代古墓中,还有好些神姿俱佳的舞童形象。山西的民间舞蹈种类很多,到现在为止,大约还保留着二百余种。如:“鼓类舞”就有“花鼓”、“转身鼓”、“花庆鼓”、“扇鼓”、“五虎爬山”、“穿箱锣鼓”、“腰鼓”、“口含花鼓”、“牙鼓”等近二十多种。山西“花鼓”,形式多样,分高鼓(鼓挂胸前)、低鼓(鼓挂腰间)、多鼓(腰、胸、肩各挂一鼓)等。山西“花鼓舞”以运城、临汾地区为盛。如万荣县十七个乡就有十三个乡有花鼓舞队。有的镇上每条街都有一垛花鼓,因而被称为“花鼓之乡”。山西的“秧歌舞”遍及三晋。大体可分为北路的“踢鼓子秧歌舞”、“汾孝地秧歌舞”、“原平风秧歌舞”、“左权小花戏舞”、“侯马白店秧歌舞”、“临汾伞秧歌舞’等几种类型。此外,还有“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抬阁”、“吹弹歌舞”以及各式各样的“灯舞”等等。山西的民间舞蹈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反映社会生活蕴含深厚,抒发感情细腻逼真,而且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十分默契。二是戏剧性较强。不管那种舞蹈,都穿的是戏剧服装,脸谱化妆,也均系戏剧式的。在表演内容上也多有借助戏剧剧情的。三是戏、歌、舞相杂,如河曲的《二人台》,既是民歌又是民舞。还有的是杂技、舞蹈、戏剧的统一。如“高跷”、“旱船”、“狮子舞”、“龙舞”、“背棍”、“铁棍”等等。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