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

作者: 5a41eb2ceec6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9:30 被阅读36次

背景与语境

周一研讨班大大发表重要讲话,主题是化解重大风险,其中在经济安全中提到了“僵尸企业”。该词近期被各大会议履次提起。如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会议认为……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什么是僵尸企业?

在现实中,一些企业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生产停滞,却依靠输血勉强存活,经济学上经常称这样的企业为“僵尸企业”(Zombie Firm)。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大量低效率亏损的国有企业就不断出现,这些陷入经营困境的国有企业满足僵尸企业的所有条件:从流动性状况来看,没 有 偿 债 能 力,处 于 破 产 境 地(何 帆 和 朱 鹤,2016a,2016b)。

僵尸企业在国外

Caballero et al.(2008) 估计 1998—2002年日本制造业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接近 10%,建筑业接近 20%,房地产业接近 30%。 僵尸企业成为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和“失去十年”的主要原因(Ahearne and Shinada,2005;Fukao and Kwon,2006;Kwon et al.,2015)。2005 年前后韩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并限制银行的抵押信贷扩张,随后,银行为了扩大信贷,将资金贷给大量经营不善的企业,并最终形成僵尸企业(Hoshi and Kim,2013)。

中国僵尸企业成因

中国僵尸企业的形成无一例外的也是由于银行给予的信贷补贴或过度信贷, 以及更加无效的企业破产司法制度。 已有研究指出,在其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邓洲,2016),危机后政府的大规模刺激后遗症、政企合谋、银行的信贷歧视(聂辉华等,2016),违背企业发展的要素禀赋优势和技术比较优势(申广军,2016)。 上述论证都表明了这些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和国有银行体系对企业发展和资源配置进行大量的非市场化干预。

僵尸企业识别方法

国内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均起源于 CHK 法 (Caballero et al.,2008), 也称为信贷补贴法。Fukuda and Nakamura(2011)对 CHK 标准进行了改进,提出实际利润法和持续借贷法,简称 FNCHK 标准。无论 CHK 标准,或 FN-CHK 标准,均针对的是日本的僵尸企业。 国内的识别方法几乎都是 FN-CHK 标准的延续(申广军,2016;聂辉华等,2016;朱鹤和何帆,2016;黄少卿和陈彦,2017;谭语嫣等,2017),此外,黄少卿和陈彦(2017)基于实际利润法的修正后,得到考虑连续三年平滑的实际利润法。

数据库

王永钦等老师用的工业企业数据库

国家统计局维护的1998—2007年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以下简称工业企业数据库),同时辅以2008—2013年的数据。该数据库包含了所有国有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是目前国内最为全面的企业层面的数据库。鉴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少数企业的观察值存在异常情况,在数据分析前,我们参考以往文献(谢千里等,2008;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对数据做了如下清理:(1)剔除缺乏重要财务指标的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从业人员数量、工业总产值等);(2)剔除从业人数小于10人的企业,因为从业人数过少的小企业更有可能发生数据误报;(3)剔除财务指标与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不相符的观测值。鉴于数据库中一些企业在中途改变了企业代码,本文参考Brandtetal.(2012)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跨期匹配。此外,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在2002年发生了变动,本文参照《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四位数行业分类代码统一到2002年标准。

注:2008—2013 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缺失严重,重要变量如工业增加值、劳动成本的有关变量等严重缺失。出于稳健性考虑,文中的第六部分采用 1998—2013 年数据进行样本的扩展检验,结果一致。

参考资料

1.为什么僵尸企业能够长期生存,王万珺, 刘小玄,中国工业经济,2018(10)

2.僵尸企业如何影响了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王永钦, 李 蔚 ,戴 芸,经济研究,2018(11)


推荐:

大大提到的“僵尸企业”到底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僵尸企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v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