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者心多妙

静者心多妙

作者: 一柳繁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12:36 被阅读0次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能够三缄其口,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沉默中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成竹在胸,保持沉着冷静的姿态,其胜算的概率也会更大。

    相反地,还有一些人总是沉不住气,不管是什么时候,他们总爱说上几句,从来没有沉默过,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因此常常因言行不慎,或者得罪了别人,把事情搞糟,或者让自己陷入困境,这是最不合算的事情。

    “沉默是金,言多必失。”一句话往往能够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出言不慎,很容易树立劲敌,反胜为败,所谓“祸从口出”即是如此。相反,保持沉默,可以使表态时间得以后延,也可以使表态所需面对的事态更为明朗,从而避免因说话欠考虑而发生的尴尬,冲突和其他可察觉的危险。

    在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

    南北朝时,北周有位大将贺若敦,他多次荣立战功,因此不甘心屈居别人之下,总是想做大将军。每当看到别人晋升时,他就很不服气,抱怨、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久而久之,贺若敦引起了晋王宇文护的不满。当有一次贺若敦又因立了战功而未得到嘉奖而到处宣扬自己的不满时,晋王忍无可忍,下令让已被贬为中州刺史的贺若敦自尽。死到临头的贺若敦才开始后悔自己祸从口出,为了让儿子贺若弼记住这个教训,不再犯和自己一样的过错,他在死前用锥子刺破了儿子的舌头。

    后来贺若弼做到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他忘记了父亲的遗训,常为自己没有当上宰相而怨言不断。当原本职位在他之下的杨素被晋升为尚书右仆射,而自己仍是将军时,他也步上了父亲贺若敦的“后尘”,开始大肆宣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恨之情,为此,他被捕下狱,隋文帝责备他说:“你这人有三大过:以上妒忌心太强;二是自以为是,以为别人都是错的;三是目无长官,言语无忌,信口胡说。”后来,隋文帝念他有功,不计前嫌,释放了他。

    然而,出狱后的贺若弼并没有吸取教训,仍不思悔改,再次到处宣扬自己与太子杨勇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抬高身价。不久之后,杨广取代失势的杨勇成为了太子,贺若弼失去了炫耀的本钱和依仗的靠山。

    后来,隋文帝虽然没有杀贺若弼,却把他贬为庶人,再也没有得到任用。

    像贺氏父子这样遇事喜欢大发怨言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人从来不知道隐忍为何物,更不知道自己逞一时之快说出的话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其实,沉默并不是无知,不是懦弱,更不是不爱说话,它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真正懂得沉默的真谛的人,必是十分有底气和自信的人,也必是十分宽容和有耐心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者心多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wn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