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一节公开课

我的一节公开课

作者: 6方块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00:20 被阅读0次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说课

                ---------《数学教学中的承前启后》

                                          执教者:叶晓霞

    2018年4月12日我要上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6页的《解决问题》。我打算上一节常态课,一不用课件,二不用太多花哨的教学具,简简单单几个珠子几张纸片,一个晚上轻轻松松搞定,我现在就喜好这样信手能拈来的课。

    我现在的课一般有这样的特点:

    1.能直观的,直观。

    2.不再创设太多的情境,尽量带给学生这样的意识:每个要解决的生活问题就是一个具体的情境。

    3.注重知识的承前启后。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一块知识与前一块知识有着比较明显的递进关系。就本节课而言,“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它的前身(即基础)我认为对应的是几几个个地数数,只不过以前是单纯的数数,现在我们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罢了,本领上应该说更强大了一些。未来发展呢?本册教材第78页例5就是“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题意跟今天的是一样的,但方法上有了提升,是用连减来解决。再未来发展呢?就是二年级的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了,如“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算式是28÷9=3(袋)……1(个),方法上又有了突破、 精简。你看,这一整块的知识脉络就是:几个几个数数→用动手操作(圈一圈)解决问题→用连减方法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问题,所以,它最终的朝向是除法。所以,我的定位是尽量为终极目标做好服务,打下铺垫,使学生学有潜力,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地让学生树立这些概念:

    ①有一类问题,解决时要把一个数按标准(即以后的每份数)几个几个地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穷尽)。

    ②如果有剩余,剩余的数不能比标准量大(即以后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③为以后将有的各式除法应用题提供直观认识,浪漫感知,如租车乘船问题等。

    我相信,在完成整个知识脉络之后,学生就会感叹,数学多么神奇!它会使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简便,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主观意愿。

    附:教材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几个几个圈一圈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建立标准量、穷尽思想概念。

    3.为二年级以后将有的各式除法应用题提供直观认识,浪漫感知。

    4.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穷尽思想的渗透。

    学具准备:练习单一张。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28、50、100、60、74五张,例题写在纸上(为了不用课件,整节课用实物投影而设)。58个大珠子,穿绳5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请你从0,两个两个数到28。

    请你从0,五个五个数到50。

    请你从0,十个十个数到100。

    (学生数对,就把相应卡片送给学生,这样,不用教师只字言语表扬,学生就会得到满满的满足感。)

    二、新课探究

    1.第一板块:浪漫感知

    导:生活中除了让我们几个几个数数,还常有这样的问题要解决——

    课前都准备好了

    师:第一个信息“50个珠子”是什么意思?

    师:第二个信息“10个穿一串”什么意思?就穿一串吗,剩下的不穿了?为什么?(初步明确能穿的全部都要穿)

    【特别记录一下:针对我抛出的“10个穿完一串后,还要不要再继续穿?”的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有价值的对话——①余雅:要!因为问题是“最多能穿多少串?”,“最多”,要把珠子全部穿完,才能达到串数最多!②年骏:这道题就是要把58个珠子,穿到它的极限。③我:年骏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词“极限”,“极限”什么意思?④永烨:就是穿到不能再穿为止。⑤我:穷尽所有,这样就达到了串数的最多化了,对吗?】

    师:好的,知道了。最多能穿几串?我们动手穿一穿就知道答案了。

    三串穿好的剩两串演示

    师操作→一个一个穿珠子,穿8个时暂停,问:可以了吗?10个时再详装继续穿,让生呼“不行,标准是10”→继续,“剩下的拿出十个穿成一串”边说边拿出事先穿好的→“剩下的好像还可以再穿”,边数边穿最后一串→“50个珠子全没了,刚好穿成5串,一个都不剩”→做答。

    2.第二板块:强化标准量的认识

    导:如果我把50个珠子换成58个珠子,还是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你知道吗?我可没那么多珠子,我换成圆片代替58个珠子了,你动手,按标准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好吗?

    学生圈,老师巡视尽量找错例(把最后8个圈起来的)。

    追问:他为什么还有8个不圈了?或:这8个能穿一串吗?

    师:为什么?(因为它没有满10个)

    师:8个不满10个,不满10个就不满10个呗。(生呼:不行,题目说的清清楚楚:要10个穿一串!)

    师笑:哦!我们做人做事要严格按照规定去做。

    太模糊了,晕死

    3.对比,拓展思维。

    师:奇了怪了,50个珠子穿5串,58个珠子为什么在这里也只穿成5串?(因为他们都是有五个十。)

    师:还有哪些数量,如果也是10个穿一串,也是穿五串?

    师:为什么呢?(因为都是有五个十)

    师:那个位上的数呢?(个位不满十个,只能作废。)

    师:那60个呢?74个呢?

    4.第三板块:精确认识

    导:如果老师改变主意了,我58个珠子,现在不是10个穿一串,而是5个穿一串,你知道能穿几串吗?动手圈圈看。

    巡视、展示。

    追问:又奇了怪了,刚才我们不是说八个不能穿一串吗?你这里怎么从8个里面拿出5个穿一串啦?(因为刚才的标准是10,不够,现在的标准量是5,够穿一串。)

    师:关键原因在哪里?(标准量的不同)

    师:就是要穿到按标准量不能再穿为止,对吗?

    小结:明白啦!穿的标准不同,操作就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

    学生完成顺利!

    5.第四板块:综合,拓展思维。

    ①导:这58个珠子,除了可以按照10个穿一串,5个穿一串,生活中按照其它数量为标准穿一串,也未尝不可。比如7个7个穿,8个8个穿。你能自己设定一个标准,然后再根据标准圈一圈。看看最多能穿几串,还剩几个吗?

    学生动手圈展示几个学生作品。

    标准量五花八门,很棒! 如用水笔画圈就清晰多了,我的错

    ②导: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情——老师和同学一共39人去郊游,每辆车限坐15名乘客,请问至少租几辆车?请你动手圈一圈。

    师:剩下的9人比15少,作废,不要租车行不行?(不行,那没去的9个人伤心死了。)

    师:那怎么办?塞到前两辆车去?(不行,超载了,会发生危险。)

    那怎么办?(再租一辆!)

    师:这样全部人就能高高兴兴、放放心心、安安全全去郊游了,是吗?

    提高题

    三、课堂总结。

    是的,生活中,按标准几个几个分,分到最后,剩余的数量可能不作数,也可能要当做一份来看待。具体问题具体方案。

    四.练习巩固。

    ①做一做。

    ②第47页练习十1~4。

                          (完毕)

    我表情也腻夸张了吧,嘻嘻
    鸣伯和老余多认真呀

        教后反思:

        受新教育南明数学的影响,我的课喜欢追根溯源,走一步看三步,关注根在哪?现在的立足点在哪?未来发展是什么?课堂按照浪漫——精确——综合进行展开,淡化按部就班的东西,整个课堂“思”明显比较多,带着孩子们不断澄清认识,步步推进,孩子们的回答精彩不断。你如果仔细观察孩子们,有积极举手的,有看上去好像走神,还有一些沉默的,但全在状态中,我觉得这才是没有表演性的常态课堂,我细声慢语,不需控制课堂纪律,所有的孩子都是积极的,安全的,守纪律的。这就是我要的美好状态。

    这节课我加的租车问题确实比较难,但这题有这题的好处,它使学生不会产生思维定势,以防学生以为几个几个分,剩余的数都不要考虑了。这个附加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稚气可爱有趣:

    “剩下的9个人不要去了。”

    多人:“加塞到前两辆车不行,超载会被警察抓的,会罚款的。”

    “超载不行,不是因为怕警察抓,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危及生命,那就可怕了。”

    多人:“剩下的9个人走路去。”

    多人:“剩下的9个人骑自行车去。”

    “可是,集体活动需要统一安排吧,一部分人坐车一部分人骑自行车不好调控吧。”

    余博、宇浩:“老师,它说限乘15人,又没说一定要15人,9人坐一辆车也可以啊,也没超载啊。”

    年骏:“我在福州坐车,就看到过,比如一辆车明明可以坐20人,有的时候也只坐了十几个人就走了。”

    ……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好!

    孩子就在这热烈的交谈中,方法得以浮现,在屡屡碰壁中,排异取胜,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浪漫体验,通过辩论,对知识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实,就是现在有些孩子还是不大懂,有什么关系,种子已经种下,以后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孩子还接触这类题型呢!)

    后来,经过学校全体数学老师的教研探讨,综合他们的看法,我也思考:这道题毕竟跟前面有巨大冲突,孩子们又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型,不妨解释清楚些,题目这样给学生分解,铺个台阶:老师和同学一共39人打算乘车去郊游,每辆车限乘15人,请问:能坐满车的有几辆?最少需要租几辆车,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去?孩子们就可能不用绕那么多的弯弯路了。                 

    教研中
    三朵金花一丝不苟

                                                      2018.4.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一节公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wr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