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路加福音第9章查经

路加福音第9章查经

作者: 卓别林的桌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7:57 被阅读0次

    主差遣十二门徒(路九1~6;太十1~42;可六7~13)

    主复活升天降圣灵以后,将传福音予万邦的责任交予教会(廿四46、49;徒一8)。在主传道时,福音的对象是犹太人(太十5~6)。

    第一节  「能力权柄」即大有权威能力,来执行神的旨意与工作。主谅以祷告按手的方式给门徒赶鬼医治,行异能的权能。

    第二节  主差遣十二门徒(可三14~15):(一)传神国福音(十8、11),(二)医病(四14、36,五17,六19,八46;徒十38)。

    第三节  马太、路加福音对门徒出外装束的规定(比马可的还要严格)强调靠神、不可受多余的行装之累。要受爱心的接待。 

    门徒出外传道时当注意五项:(一)拐仗(参阅林前四12;来九41,十一21;启二27)不能带。这可能因携杖或背包会被误认为流浪行乞或街头浪者。马可福音六章8节说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这证明此处路加用马可以外的原始材料。(二)不带口袋(路加的口袋原文指可盛装多种必需品的袋装,而马可的口袋专指如乞求食物的袋子)。(三)不带面包,(四)不带银钱(参阅:十九15、23,廿二5;徒三6;马可福音则是腰带中的铜钱),(五)只准带一件褂子。

    这些规定,反映了主耶稣要求门徒舍己弃物跟从主、专心依靠神的保治的要求(九23;太六33)。

    第四节  在某城区、乡村,以一特定地方为该区的传道中心。

    第五节  任何一城区域任何一家,如弃绝福音,就离开那地方,把脚上的尘土跺掉(十11;太十14;徒十三51;参阅徒廿二23「除掉」)。跺尘土是犹太人离开外邦城时所作的动作──因他们认为未受割体的外邦人有律法礼仪上的不洁净,因而不与相往来。这是狭隘的民族传统观念与作为。

    第六节  门徒照主命到处传福音医病(可六13)。

    希律安提帕对耶稣的猜测(路九7~9;太十四1~12;可六14~29)

    第七节  马可称希律安提帕为王(六14、22~27),马太称他为王(十四9)、分封王(十四1)。圣经多处径称他为「希律」(三19,九9,十三31,廿三7~12;太十四3、6;可六16~22;徒四27)。

    主耶稣医病赶鬼、使死人复活的奇事大能、新近差遣十二门徒之事,引起了震荡。分封王希律必如很多百姓有详知耶稣其人其事的欲望。

    猜测主是施洗约翰的再生,反映了民间的迷信想象。

    第八节  第二个猜测:已改变升天的以利亚(王下二10~11)显现了。施洗约翰已被认为是以利亚先知──作主的铺路工作(七27;四5;玛一76)。第三个猜测:古代的先知复活了。「复活」之事,主耶稣作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23),展现了将来属灵国度的奥秘与末日复活、改变的事实(约五25~28,六40、51~56,十一25~26;林前十五12~17、50~54;腓三20~21;帖前四15~17)。

    第九节  希律认为已被斩刑的约翰不可能再生。所以,主耶稣是谁,未得答案。上述民间有关复活再生的想象,是歧异而模糊的。

    五饼两鱼予五千人(路九10~17;太十四13~21;可六30~44;约六1~14)

    主耶稣变饼与鱼予五千人的事迹证明了神的大能力。祂过去降吗哪予旷野的选民(出十六章;民十一章)、使以利沙以廿个大麦饼与新穗,供给他的一百位门徒而有余(王下四42~44) 。

    另可注意的一点,主耶稣祝谢擘饼分子众人的动作,与后来主在最后逾越节的晚餐相同,清楚指明了这位擘饼的主耶稣是为服事人、为多人舍去生命作赎价的救主(廿二19;林前十一23~25;太廿28;约十10~18)。

    为可福音有特殊的五千人与四千人得饱的两次类似分饼事件(可六37~44,八1~8),约翰福音六章有大同小异的细节描写(约六1~14)。路加、马可与约翰对主分饼的前后经过,必有一共同的原始事件;主用祂的大能,变少为多,五千得饱,而且有余。马可、马太、路加注重耶稣的神权,饥饿中众人得食的恩典,约翰则进一步记主阐述生命之粮。

    第十节  与马可六30相同,记载门徒回来报告传道医病之事。路加称之为「使徒」(六13),比使徒行传特定的名称涵义较广泛。

    因众人来往甚多(可六31)。主有意把门徒带到旷野去歇一歇──工作后的退隐休歇、藉祷告、交通而重新得力。他们就到了离迦百农东边约4、5哩的滨湖北的伯赛大城──伯赛大城是希律腓力分封王所筑的新城。「可六45」记五千人得饱后,门徒要去的目的地。路加于此处提到伯赛大,提供了叙述上明确的地点。

    第十一节  众人──可能是迦百农一带附近的百姓,也可能是成群南下要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约六4)的加利利人。路加只突出主耶稣如何招呼这一大群人的描写。主欢迎接待他们以后,随即专一地讲论神国的事。我们可注意到主传道的心怀作风;(一)主怜悯他们(可六34),(二)随时传神国的福音(林前二2;提后四2),(三)医病安慰、予人恩典与盼望(太六16~18,四16)。

    第十二节  日头平西(约下午四点左右),犹太人一日十二个小时(约11:9)的将结束。主曾说白日将尽,黑夜即届,我们必须作天父所交托的工(约九4)。以下主变饼、叫门徒分饼,象征黑夜未到以前,我们都要把神的道理──灵粮传分出给那灵性饥渴的人(摩八11;太五6)。

    门徒想遣开众人,往别处觅食投宿是出于常识、理智的反应。然而他们本可凭着跟从主的经验,径请主耶稣设法。教训我们凡事先想到主的权能与依靠祂(诗卅七5;太六25)。

    第十三节  主耶稣叫门徒给众人吃(参阅王下四42):提醒靠主充满的恩典,如何运用有限的环境,来作大工(腓四12~13)。此时门徒仍为物质界时空数量的观念所囿束。

    鱼与大麦面包(中译为饼)为巴勒斯坦的主食,一如现在的以鱼为馅的三明治。

    第十四~十五节  主叫门徒使约五千群众每行五十人左右地就草地排列而坐(参阅出十八21)。表明圣工内的秩序(林前十四40)。

    第十六节  犹太人对神谢恩时通常说:「主我们的神,我们祝福您;宇宙之王,我们感谢您所赐的食物」。主耶稣拿起五块面包、两条鱼向在天上的父感谢、颂赞、祝福。然后,擘开叫门徒分予众人。

    主的「拿起」、「祝谢」、「擘开」与「递给」四个动作,类似主设立圣餐时所作的。

    主分饼的属灵教训:「望天祝谢」指不忘向厚赐百物的真神感恩求福(雅一5;徒十七25~28)、「擘开」指破碎自己、当为爱人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否定自己(约十二24)。「门徒分为众人吃」指主的工人与信徒将主的恩典与「生命之道」介绍、分享与众人。

    第十七节  众人吃得饱足(诗廿二26),而且尚有十二篮的剩余(参阅王下四44)。主耶稣不许人糟踏浪费,虽微细也当爱惜。「十二篮」表示神对奉献的满盈报答(箴十一24~25),也表示每一位分饼的使徒,有工作的效果(林前十五58)。

    彼得认主为基督(路九18~22;太十六13~23;可八27~33;约六66~69)

    从施洗约翰对主的质询( 七18、19)、门徒在风浪平静了的加利利湖上(八24、25)、分封王希律的游移疑惑(九7~9)、「耶稣是谁」这问题,在本段给予了明确的答复:耶稣是基督、而且将为救赎人类而受害、第三日复活。

    马太十六章与马可八章,指出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地点。

    第十八节  主以祷告(三21,六12,九28;可一35;太十四23)与工作并联。此时,主亲口对门徒问道:「众人说我是谁」。

    第十九节  门徒回答(参阅九7~9)。

    第廿节  主进一步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门徒至此只目睹到耶稣是医病、胜过魔鬼、掌管自然的主。耶稣基督要他们透视、视众人所未视者。

    彼得回答耶稣是神所立的基督(受膏者即弥赛亚)。弥赛亚的称号,天使在耶稣降生时(二11)、路加作者(二26)已用过。连魔鬼(四41)也熟悉。此时主特意要将这个称呼的具体内容,显示予门徒。路加在马太、马可福音中圣灵启示于彼得的供认上(太十六16、17),加上了「神(所立)的基督」(参阅:二26,廿三35;徒三18,四26)。祂是为完成救人大工而受苦难的「人子」(廿三35,九22)。

    第廿一节  主切切嘱咐门徒不可将耶稣是弥赛亚的话告诉他人。原因:群众不能了解、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与其内涵的精义,而且祂的「时候」未到。

    第廿二节  马可以「人子」(可八31),而路加以「基督」(廿四26、46)强调受十字架的苦难。主耶稣「必须」在耶路撒冷受长老、祭司、文士(律法师)之苦害,第3日复活(十八31,廿四46;可九12,十四21)。这是神救世经纶的必行性(提前三16;约三16;罗八32;诗四十7;赛五十三章)。

    舍己背十架跟从主(路九23~27;太十六24~27;可八34~38)

    以上主对门徒的教训,本段则以众人为对象:叫一切信祂的得永生,是天父的旨意(约三15~18;提前二4)。但「信」要有「实践」──即如何跟从主、顺服、事奉主。故不仅十二门徒,而且是所有的人,都当明白做主门徒的真谛。

    第廿三节  「舍己」──舍弃以自己为中心的意志、情感、愿望、利益、生活方式,而以基督的心为心(腓二5);「天天背十字朵」(廿三26)──随时随地有为主道殉身、受难的心志(加二20;林后六4~9);「跟从」:效法基督的言语、心怀、脚踪。

    第廿四节  这是修辞学上所谓「看似矛盾实不矛盾的警句」(paradox)。主耶稣惯用这类警句来表达真理(十七33;太十39),凡是爱惜自己的肉体生命,却不知如何珍惜与追求比肉体生命更重要的「生命」的人,到头来必失去这种永远的「生命」。反过来说,凡为主耶稣舍去一切小我的肉体生命,就必得神要赐的永远「生命」。这种警句见于主说的「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太十九30,廿16)。

    第廿五节  「永生」比世上一切财宝更宝贵(太十六26)。因为:(一)世界上一切财宝是短暂的、不定的(提前六17;雅四14);(二)财富有引人离开神的危险(提前六10)。「生命」与「全世界」的比较是得失、永恒短暂的衡量对比,人必须要明智决定。

    第廿六节  以耶稣及祂生命之道为耻的人(参阅林前一18,提后一8;提前一19、20),主再临时要以他们为耻而弃绝他们(十二9,十三27)。

    耶稣要在天父与众天使的荣耀中降临(太廿四30,廿五31,犹十四;帖前四16;帖后一7),审判全世界万民(约三18、19,五27、22;徒十七31)。

    第廿七节  主耶稣对站着在旁边听祂教训的门徒预告:他们未死以前就要看到「神的国」──荣耀的、奥妙的属灵存在。近指变貌山上耶稣的荣耀灵体、灵界的显现(将来天国的预像)。远指耶稣基督的圣灵五旬节以后所建设的教会──有真道、有真神同在的神国。

    变貌山上的灵界(路九28~36;太十七1~8;可九2~8)

    变貌山上,主耶稣显现祂荣耀的真体,也预演将来属灵神国的景像。在这山上主耶稣本身统摄了弥赛亚的综合形象:传律法的摩西祭司、行大神权的先知、得胜的君王、神的仆人、「人子」、及威严荣耀的审判主。

    主在变貌上的整个过程,为的是证实:(一)彼得认耶稣是基督的真理;(二)主耶稣要成全律法与先知;(三)主耶稣复活、以后再临的灵界景况;(四)人子耶稣必须受十字架苦难来完成救赎。

    第廿八节  「过了八天」即主耶稣预言说门徒未尝死味前,要见到神的国后的八日左右。马太马可记「过了六天」──有学者比拟为神的荣光停于西乃山上六天,第七天摩西受召上山(出廿四16)。路加的「过了约有八天」,又有学者认为与复活的耶稣第二次向包括多马在内的门徒显现(约廿26),都象征新纪元、新造秩序的开始。第一说可供参考,而第二说不足采信。路加的「八日」是根据流行口传福音,与马可福音的「六日」,接近一周的约数。

    正如摩西带着亚伦、拿答、亚比户等三人上西乃山(出廿四1、9),耶稣带着三个最亲近的彼得、约翰与雅各(参阅八51;可十四33)上山。

    变貌山,马太马可记「高山」。历代主张变貌山的地点有三说:叙利亚境内的黑门山(Hermon根据马太十六章主在该撤利亚腓利比活动)、加利利的他泊山(Mount Tabor),或加利利北部的耶别尔耶马克(Jebel Jermak或作Jebel Jermuk)。

    第廿九节  深入祈祷──与神深交中,主开始「改变」。耶稣的面容放光如太阳(太十七2),衣服洁白放光。

    主的面貌形像发光,表示灵性高超,极深度密切地与神契合。摩西在西乃山上与神面对面谈话四十昼夜(象征今日信徒藉祷告与神深入灵交),而面容放光──象征内心世界、外表行为充满神的光辉(出卅四29~35;林后三7~18)。

    衣服洁白放光,象征至圣至洁。由内在高超的灵性境界,外在化于行为风貌。白色是天上使者的「衣着」颜色(徒一10;可十六5;启三4等)。启示录用了16次的「白色」强调神品的圣洁、纯净、光明。发亮洁白的细麻衣,代表蒙主宝血洗净(启七14)、圣徒的义(启十九8)。

    主耶稣改变了的荣耀形像,即旧约异象中的「人子」形象(但七9~15)或启示录中荣耀的主(启一13~16)。另外,在光明神的国度中,所有蒙主宝血洗净而有神的义的人,要发光如太阳(太十三43),那些经过大患难而能持守主道、得胜的圣徒,也都要「穿白衣」与主同行(但十二3;启三5) 。

    第卅~卅一节  摩西、以利亚出现与主谈论祂在耶路撒冷钉十字架受死的事。

    摩西与以利亚均为神征战、完成大工的谦卑、大有能力的神人。摩西虽也称为先知(申卅四10)却代表律法与祭司制(太五17)。主耶稣进一步传授新的律法(太五~七章),是比摩西更美、更荣耀的大祭司(林后三3~8;来三2~3;来二17,四14、16,十19~22)。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而且要将人带到天父面前(约十四6~8)。

    以利亚代表旧约先知(参阅:玛四5~6;太十一14),是神公义审判与慈爱拯救的代言者。主耶稣站在百姓当中,比以利亚先知更有能力地将神的慈爱与公义显给万民,指示万国当行敬神益人、得永生天国之道。

    摩西与以利亚对耶稣谈论「去世」(或作「离开」)(彼后一15)之事:(一)主之死;(二)主之死、复活、升天(九51);(三)如摩西之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主之死带来了新约选民之出死入生,离弃黑暗入光明(西一13、14;彼前二9)。

    「将要成的事」指耶稣将成全应验旧约有关祂一生的预言(廿四25~27)、在耶路撒冷城祂得成全的事件(徒十三27~33,十四26)。耶路撒冷城是主受死与复活的地方。自此以后,耶稣的步履将迈向圣城完成神的救赎经纶(九51、53,十三33、34,十七11,十八31)。

    第卅二节  彼得等三门徒「打盹」(参阅太廿六43),旁证主耶稣与门徒上山的时间在晚间。「打盹」也代表属灵低潮、沈睡状态,往往是信仰危机或丧失的边缘(参阅徒廿7~12;太廿五3~13;罗十三11~13)。彼得他们一清醒(顿觉彻悟,慧心明眼)实时看到主的荣光。教训:我们属灵眼光明亮才能体认到:(一)神时刻同在的恩典(林后十二9;腓四10~13;诗一三1~5);(二)自己所处何种的环境与神人的关系如何(诗卅九4);(三)神创造的宇宙如何可爱与充满神的荣耀;一草一木如何窝藏深义。

    第卅三节  在异象灵界中,彼得随即直觉出与主站在一起的是摩西与以利亚。他们两位旧约先知正要离别之时,彼得叫:「夫子」(五5,有别于马太十七章「师」、马可九章的「拉比」等原文字眼)──对有权威的耶稣之敬称。彼得欲求搭三座帐棚。「这里真好」包涵下列二义:(一)我们在这儿能享有这美妙属灵境界,真难得;(二)我们能在这儿(搭棚)来服事您们,真好。以第一说较妥。

    「帐棚」与律法中耶和华第七个节期「住棚节」有关(利廿三34、42)。耶路撒冷与各城的居民在犹太历7月15日要在户外搭棚居住7日,纪念选民在旷野的日子(尼八15~17)。帐棚代表地上的帐棚──人生寄居的日子(诗卅九12,一一九19;彼前一17,二11),也代表人会衰残腐朽的肉体(林后五1~2)。不同于不朽坏不震动的「真帐棚」(来八2)、天上家乡(约十四2;来十一13、14)、或神的国(来十二27、28)。

    彼得要求搭三座帐棚──一座予耶稣,一座予摩西,一座予以利亚的想法,可谓可爱的属灵短视。彼得一片热衷,想收留这美好的情景。但是变貌山上的是短暂的灵界存在,断不能以物质的帐棚来比较与收容(参阅林前十五50;约六63)。

    第卅四节  云彩的出现表示神的临在(出十六10,十九9,卅三9~11,四十34、35)。神用云柱火柱带领以色列民(出十三22,卅三9、10;尼九12、19)。云彩笼罩西乃山,摩西进入密云──在神的荣光中与神讲话(出廿四15~18)。所罗门王献殿时,神荣光遍在,以示悦纳(代下七1~2;参阅:出四十29、35)。主耶稣升天,云彩提升环绕(徒一9;启十一12)。主再临时(但七13;可十三26,十四62;启一7,十四14~16),与圣徒被接(帖前四17),也要在神的威严荣耀中实现。

    云彩遮盖了「他们」。他们是谁?(一)主耶稣、异象中的访客、及门徒;(二)主耶稣、两位访客;(三)两位访客而已。第一个的情景:异象中的两访客、主耶稣及彼得三个人都被云彩遮盖,彼得本能地惧怕。第三个情况有可能,因为云彩把将要消失的两位访客隔开,天父指着耶稣向门徒说话。又从主、摩西与以利亚的荣光辉煌及彼得三位门徒以「凡人」身份、在旁目击这异象事实看,(二)说最适合。

    第卅五节  云彩遮盖了主与两位访客,异象即就消失的同时,天上出声:「(耶稣)是我的爱子,我所拣选的」(三22;可一11;太三17)。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可九7;诗二7),神所悦纳的(太十七5),是神所拣选的(三22,廿三35;赛四十二1),路加强调「拣选」──神与人契约关系。门徒对神须尽心义务,是要听从主耶稣(申十八15;徒三22~23)。

    第卅六节  彼得三座帐棚的建议,反映他将旧约两位伟大信仰人物与耶稣并列,而有一种不自知地的「英雄崇拜」。他一时未领悟,摩西与以利亚,正如施洗约翰,属于旧约准备救主降临美事的影儿(来十1、2),只有要成全律法与先知的主耶稣,才是独一的、永不改变的造物主与真神。继声音之后,异象消失。「只见耶稣一人」涵有属灵深意,因惟有主耶稣使我们敬畏真神、保持信心(西四7)。不因人事意气、外界环境而跌倒、离弃真神。祂是我们信心(信仰)的创始成终者(来十二1~2)。不是摩西、以利亚或其它信仰伟人,而是主耶稣是我们仰望的救主。

    「那些日子」为主在世传道的日子。马可九章记主吩咐门徒暂时不要宣扬所见的异象。原因:门徒们担当不了,必须等到主复活升天降圣灵,引导他们明白一切真理与属灵奥秘(约十六13~14;林前二10~13)。

    主医治癫痫的孩子(路九37~43;太十七14~21;可九14~29)

    第卅七节  经过了一夜的祷告,第二天耶稣与所亲近的三门徒一下山,就遇到了迎候的众人。

    第卅八~卅九节  附鬼的癫痫症发作与苦楚(参阅四33,八28、30,十三11、16)。

    第四十节  正如基哈西不能使书念妇人之子复活(王下四31),主耶稣的门徒不能赶出这癫痫症核子所附的鬼。

    第四十一节  主责备孩子的父亲与旁边的许多人,是因:(一)主联想到以色列民──神的选民,硬心不信,而且屡行不义;(二)他们袖手旁观;(三)他们对耶稣的使命与能力缺乏认识与信心(参阅十一29)。这是一个不信(十二46;申卅二20;徒二40;腓二15)、悖谬的世代(申卅二5;腓二15)。与旧约在旷野的选民对神不信的态度同出一辙。主耶稣说:「我在你们这里,要忍耐到几时呢?」的感叹,正如神对旷野的以色列民所说的(民十四27),心情一样。

    第四十二~四十三上半节  马可记载孩子的父亲请求耶稣加添信心(可九24)。主斥责污鬼(四35、41,八24)并医治了这小孩。所有在场的众人都诧异神大能(二48,四32;可六2,七3)。主同时教训门徒必要靠禁食祈祷,才能赶出这类凶狠之鬼(可九29)。

    主将被捉拿(路九43~45;太十七22~23;可九30~32)

    马可福音记主耶稣医治癫痫孩子、主教训门徒信心、禁食祈祷的重要性后,就在加利利暗暗地旅行。途中主耶稣对门徒谈到了人子将如何被卖、交在人手中。路加未记出这段,径把主对受难的预言,接于癫痫孩子的医治之后。

    第四十四~四十五节  主的预示很简短。「交」即指被犹大出卖(九22,十八31~34,廿四4;赛五十三3、12)、或交于死地(原文字眼参阅罗四25,八31)。门徒不能理悟主的语意,也不敢追问底细。

    真正为大的(路九46~48,廿二24~27;太十八1~11,十九13~15;可九33~37)

    「可九33、34」记主与门徒在往迦百农途中,争论谁为大。门徒既不能深知主将来的苦难滋味(九44、45),也误解神国内有位份的大小。

    第四十六节  门徒争论的是「谁最大」(原文用最高级)。

    第四十七节  主知门徒的想法(参考五22,六8)。主把一个小孩子带到祂身边──这种动作表示主承认、疼爱、接纳小孩儿的地位。马可甚至记主抱起小孩来。

    第四十八节  天国里的属灵原则:(一)关心、接待、照顾小孩儿或「小子」──卑微、软弱、贫穷的人,就是接待主(太十八10~11,廿五34~4O)。(二)耶稣是天父所差遣的(参考十16;约十二44、45,十三20,五19~20),因此接待耶稣就是接待天父。(三)凡谦卑服事人的人,在天国要为大(彼前五5、6;太十八3、4,廿24~28;腓二5~11;赛五十七15)。

    陌生的赶鬼者(路九49~50)

    第四十九~五十节  主耶稣行神迹赶鬼的名声,所差遣的十二门徒奉主名传福音医病的果效,都会使局外人借用耶稣的名效行。有人「奉耶稣的名」,门徒想制止他。主耶稣格言式的回答:「凡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48节针对门徒圈内应有的谦卑服事精神,49~50节则教训门徒对局外人应有包容宽厚精神。局外人不敌挡真道及主所差遣的工人,间接地就是帮助圣工。然而,这句话必须与主耶稣所强调的「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十一23)连在一起。毕竟,奉主名赶鬼的人最后必须与主耶稣的言行、旨意、得救真道相合,否则便会变成主耶稣及其神国福音的分离歧异者与敌对者(约十五1~5)。

    第三篇  主耶稣步向耶路撒冷(路九51~十九10)

    路加福音的书卷中间部份,是以主耶稣迈向耶路撒冷的旅途为主题的。在上篇加利利传道期间的后段,祂已述说走往圣城的必需性。彼得的供认耶稣是救世主,变貌山的异象都有力左证了耶稣是受苦的弥赛亚与荣耀的主(大22、31、44)。

    路加福音这段长篇(九51~十八14),未用上马可幅音(可九41~十12),而用马太与他自己所用的原始材料。

    加利利传道事迹的记载,除了六章的宝训、八章撒种的比喻外,路加注重耶稣的行传。本段主耶稣走在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中(九51~57,十1、38,十一53,十三22、33,十七11,十八31、35,十九1、11、28),路加突出了主耶稣的教训。格言式教训外,主耶稣设了约有廿个比喻:祈祷(十一1~13)、悔改(十三1~9)、迷失的寻回(十五章)、宽恕(十七1~4)、仆人的本份(十七7~10,十四25~35),以及其它有关神国的譬喻。主耶稣的教训先针对门徒(九51,十24,十25,十一13),然后针对反对、抵挡者(十一14~54)。十二章以后,门徒、敌对者与普遍听众则先后不一。

    如细分路加观音这第三(中间)部份,主的行程有明显的三段:(一)九章51节至十章42节,行程远到伯大尼;(二)十三章22节至35节,途中各城乡;(三)十七章11节至19节,经过撒玛利亚与北部的加利利。

    路加十八章15节至十九章44节,回到了马可福音十章13节,整个历史故事进入了主耶稣实际生活上的一系列轨迹──约但河最后一次过渡,经耶利哥进入耶路撒冷。是主在世传道生涯的最后一周了。

    第一章  做主门徒的本份与职责(路九51~十24)

    撒玛利亚人弃绝主(路九51~56)

    往耶路撒冷途中的第一站撒玛利亚,主与祂的门徒遭受弃绝。但主对敌对的撒玛利亚人却静默忍耐。这是主的爱心(参阅他在雅各井边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讲道,约四1~12及良善的撒玛利亚人,路十27~37)。主禁止门徒以恶报恶。

    「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与定居撒玛利亚山地的外邦人结合的后代(参阅王下十七5~7、24)。他们有自己的摩西五经版本,在基利心上的圣殿敬拜真神。他们是犹太人的眼中刺,不相往来的路人(拉四3~24;约四9、20、27)。但主也要拯救他们(约四21、24;徒一8;徒八4~8)。

    第五十一节  「被提上升」指主在耶路撒冷完成十字架的救恩后复活升天(徒一9~11;路廿四50、51;参阅王下二1)。此词相等于约翰福音中「得荣耀」(约十三31,七38、39)。

    第五十三~五十四节  撒玛利亚人不欢迎面向圣城旅行的人。他们不接待主与门徒。被激怒的雅各与约翰(「雷子」可三17)请求降下天火来烧灭他们(王下一10、12)。门徒想藉主耶稣的权柄真的祈求天上降火,还是假设譬喻而已?姑且不论用意如何,门徒的要求,表现了非常大的信心,间接地证明门徒曾奉主耶稣之名行了大神迹奇事(参阅九1,十17)。

    第五十五~五十六节  雅各与约翰不体贴神的意思(可八33)。主耶稣转身责备他们(有的版本到此为55节之全句,下接「他们就往别的村庄去了」为56节)。

    主责备门徒说:「你们的居心如何(你们存着什么心意呢)?!」后,便接着阐明人子来世间不是要灭命,而是救人的生命(太十八11;路十九10)。主是悲悯为主,「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太十二20)。

    跟从主的决心(路九57~62;太八19~22)

    往耶路撒冷途中,三个人请耶稣接纳为门徒。主的要求:

    (一)无论往何处去,应有居无定所,身无安家之决心;(二)神国之事应重于身家之事;(三)坚持跟从主到底而不回头变志的决心。

    第五十八节  狐狸多见于巴勒斯坦(士十五4;尼四3;诗六十三10;歌二15;哀五18;结十三4)。与有窝巢穴洞的鸟兽比较,人子无安身定居之处。为了神的国,祂必须时刻应召赴命(太八19~20;参阅来十三14)。

    第五十九~六十节  「回去埋葬父亲」:人一死立即埋葬(约十一1~14、17;徒五5~6、10)是犹太人的习俗。孝道礼俗要求子女尽安葬亡亲(参考:创廿五9,卅五29,四十九29,五十3、13;书廿四29~30)。这位受主呼召为准门徒的托词:(一)要到父亲过世安葬尽礼后,才来跟主;或(二)他的父亲刚刚离世,请求先回去举哀。

    这句「让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谚语式的表达,指出了:

    (一)世俗人生死庆哀之礼,任凭他们去料理;(二)本句的精义:在主眼光中,所有未接受基督的生命(约八12,十10,十四6;罗六3~8,八2;西三3~4)都是灵性还未复苏的「死人」(参阅结卅七1~2、4、6;路十五24、32;弗二1,五14)。所以让那肉身还活着但灵命死亡的人,去埋葬那已经断气的人。跟从主,来得生命,应比俗事重要。

    第六十一~六十二节  与以利沙先回去辞别家人(王上十九20)的本质不同,这位准门徒要回去辞别家人。主耶稣要求以「神国之务为先」,而且,农夫耕田指神的工人为永生之道工作(参阅:提后二6;林前三6~9;主叫门徒出去收割田面的比喻,约四35~38;太九37~38;路十2)。正如农夫耕犁直垄道,须要注目前视。他们不能时时往后看。为神国与生命事业努力的人,须专心一致,不能为俗务所缠累,他们也不能为过去罪担、旧我所缠绊(参阅腓三13;来十二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加福音第9章查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xh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