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币嗨Bihi内容合伙人计划”赞助)
写在前面:今天说一说“挖矿”。
今年出现了很多“行为挖矿”的平台。
1、IDO
今年熊市,ICO基本割不了韭菜了,大家都知道项目上交易所初期,会暴涨暴跌,风险很大,并且二级市场资金不足,ico上线很容易破发,不是特别好的项目,额度可能融不满,这样,其实是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烂项目会被挤出市场,因为资源有限。
另外一方面,ICO的衰退,IDO开始兴起,项目方出钱,项目方发币,然后再将代币按照一定的规则发放给“对平台有贡献的”用户,将大家的利益共同捆绑在一起,并且用这种经济激励机制去激活自己的整个生态,形成闭环。
2、挖矿
“挖矿”这个词,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世界,最开始是指为比特币系统提供记账,用算力争夺记账权从而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的行为,慢慢地越来越多的pow模式的数字货币出现,后来POS的共识机制出现,再然后,DPOS,还在探索中,代表就是EOS,EOS中的超级节点出块并获得EOS的过程,其实也可以叫做“挖矿”。
再扩大一下范围,IDO过程中,用户贡献自己的能力、资源、算力、或者是其他等等一系列可以让平台或者系统不断运转的“行为”,获取代币的过程,都可以叫做“挖矿”。
3、内容挖矿
今年,或者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了有各种区块链内容平台,而内容平台上的主力挖矿者其实是“内容产出者”,还有就是广大的“阅读者”,这几方参与在内容挖矿中,而平台代币的消费者,其实是需要做广告或者需要流量的项目方或者是其他参与者。
这方面的代表,我们看到了“steemit”、“primas”、“币乎”、“支点”,还有后来的“知币”、“币车”、“币嗨”,它们各自都在探索着筛选好内容,或者维持平台生态的机制,这其实向一场内容试验,是把传统的中心化的内容分发平台,拨解开,然后“去中心化”的过程。
4、交易挖矿
交易挖矿,其实也是对一种传统的中心化的平台的去中心化的过程,成功与否,或者是不是新一轮的在割韭菜,其实,我觉得都不太好判断,如果“交易”是一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价值所在的话,那么“交易挖矿”其实是对传统的中心化的数字平台的“去中心化”的过程,这也是一场社会实现(当然不排除有设计模式的人故意在割韭菜),也许交易平台不适合“交易挖矿”模式,不可持续?这部分可能是机制设计的问题,又或者是人的趋利性,注定使得这种模式不可长久?这都有待深究。
前段大火的Fcoin之后、ocx、满币、币客、币岁、topone都开始或者准备开始“交易挖矿”,而不断不断地开始有小交易所参与进来,说是一种逐利也好,一种寻求自身发展的突破也好,但是总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漾起一片水花,然后一飞冲天,或者淹没在大海中。
5、购物挖矿
前段时间很火的CMT,还有最近在预热的XPS(超级买,可能一些小伙伴又看到过白皮书,或者有参与它最近的空投),这其实是对购物平台的“去中心化”过程,CMT是线上电商,而XPS是针对线下,它们都开始对“购物”这一领域的传统中心化的机构,发起挑战,在尝试“去中心化”的过程,它们目前都还未落地,也许也无从去感受里面的机制的实际效用,但是,这都是一场社会试验……
6、未来
未来,我们估计能够看到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这种“去中心化”的机制,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创新、实验,寻求着突破,其实,这才是区块链世界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