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记得家里那本《草房子》,已经在我无数次的翻阅下变得残破不堪,也记得第一次看完合上书时,那一缕缠绕不绝的忧伤。当时年纪小,只觉得这本书是很好很好的,但到底好在哪,却无法言说。曾经试着写一篇读后感介绍给朋友,却气馁地发现,自己的语言完全无法概括出书中那种空灵宁静的美。
长大之后我才知道,《草房子》不但是写给儿童的小说,更是写给灵魂渴望回归纯真的成人。作者在不厚的一本书里,借助几个孩子的形象,寄寓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这种思考,可以让孩童时期的我莫名地忧伤,也可以让已经长大的我重新回忆起关于童年、甚至关于内心隐秘角落里的种种心境,也许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心境,或者它们已经在长久的年月中几乎被我遗忘于风中,但它们却被一个素未谋面的作者时隔经年精准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不由得惊叹。
要写《草房子》的故事简介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不像其他故事小说,它没有一条很明确的故事主线,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公。也许桑桑算是,因为他出场的次数最多,故事也是以他作结的。但实际上,他更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身边的人在他面前上演种种悲欢离合。
如果小说的类型划分得再仔细些,我认为《草房子》大概可以称为“散文小说”,形散而神不散。作者似乎只是信手描绘出了一个叫油麻地的村庄的众生相,谁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谁都有可能进入作者的笔端,成为这个章节的主人公。
秃鶴、纸月、杜小康、桑桑、细马,
每一个被描述的孩子的心理活动和说出来的话都非常温暖。
读书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