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唇枪舌战的硝烟散去

作者: 石佛寺车站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8:01 被阅读132次

    30天前,看到文件说,系统内要举办一场辩论赛。

    初看文件,并没有以为然,系统内的辩论赛,以前似乎没怎么开展过,大家应该都属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既不专业,也不擅长,只要按照活动要求开展即可。

    可是当和兄弟单位的同事一交流,才发觉自己可能是错了。人员名单一出来,赶紧找熟悉的人去打听,结果才发现,真是高手如云。这个三辩是大学辩论队的,那个一辩是演讲冠军,还有四辩是演说达人,二辩是法学专家,总之无论是哪支代表队,都有着让我们不可企及的地方。

    如此,问题就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想要答案,就必须自己亲自去寻找。那一个下午,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同事,带着几乎是所有35岁下民警的通讯录,从机关的一楼办公室一直敲到五楼办公室。目的无它,就是想在没有时间海选,没有时间一个个征询意见,详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尽可能多有辩论潜质的人筛选出来。

    用这样的方法,那一天下午15:00,我们在300人中圈出了30人,下午16:00,圈出了20人,下午17:00,圈出了15人,下午18:30,圈出了最后10人。

    人是凑齐了,可是这些人真的会辩论吗?真的愿意参加辩论吗?真的能辩好吗?我和我的同事,可以说心中毫无底数。

    人数出来后的第五天,第一次人员集中时,面对抽签抽到的场次和辩题,“罪犯劳动是接受惩罚”,所有人都沉默了。对于这个论点,大家一时思绪全无,在头脑风暴一夜之后,大家终于谨慎地得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要路走远了,就忘了出发时的初心。也就是说,当对罪犯的惩罚性一再被淡化,少提,或者不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将对罪犯的惩罚性与人性化对立了起来,当罪犯劳动都不能名正言顺地说是接受惩罚,还需要辩论的时候,更说明了,我们必须正本清源。

    当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牢不可破的立论依据的时候,一位队友凌晨两点发了一张图在群里,上面写的是1992年中国人权白皮书。里面说,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将罪犯劳动当做惩罚罪犯的手段,并且1994年《监狱法》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制定的。

    当我们一觉醒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的时候,瞬间都崩溃了。之前所有的理论设想和情感依托,都毫无价值。怎么办?开会研究,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有人说绕过去,有人说,不理睬,有人说,还是试试看,如何正面应对吧。于是,又是一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最后得出了似乎觉是比较完美的一个解释。

    可没想与对手模拟的过程中却发现,却被对方轻而易举的化解了,这就让我们产生了拳头击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我们的队员就是这样一次次建立信心,一次次被打击,一次次重新鼓足勇气,一次次又铩羽而归的。

    在完成今天比赛前,在我众多的微信群里,辩论队友群,是夜间最为活跃的,几乎没有哪一天是在凌晨2点前消停过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扔到群里,然后就是一轮轰炸,一番质疑和奚落。“这个问题还拿来问,这样说,你就退无可退。”“这样的问题,漏洞太多,简直就是送分。”“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佐证自己的观点,只要反问一句,立马就会成为对方的工具。”

    那几天,为了能够跟上队员们的节拍,我所看过的有关罪犯劳动惩罚性与改造性发面的书与论文,比我工作十几年时间里看过的还要多。百度,搜狗,文库,知网,凡是能够搭上点边,都要扫上两眼,到监管改造科室,首先就去书橱里翻翻,有没有利于我方的观点。不仅是我,凡是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如此,我想一项活动能够开展到让人主动去学习,积极去学习,那么这项活动无疑就是非常成功的。

    短短不过数日的相聚,参赛队员们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很多时候,他们为了能够与队友们配合,参加讨论,往往是下了夜班也不休息,直到讨论结束为止。甚至还有休息天前来,把老婆孩子也带来的,作为亲历其中的我和我的办公室同事,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不多,唯有默默陪在他们身旁,感受他们的思想碰撞。

    为了能够不掉链子,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拼劲了全力,那一刻荣誉感远胜于陪发烧的孩子去看病,那一刻他们心中默默呐喊的是这样两句话,赢就要赢的毫无悬念,输也要输的势均力敌。

    为了能够改变一穷二白的境地,我们借助青年马克思的主题讲座,请主讲人也是著名辩论赛指导老师给我们上了30分钟的扫盲课;

    为了能够学习一星半点的技巧,我们找同学,找老师,找朋友,凡是能够问到的,可能搭边的都进行了联系。为了让老师方便,我们所有辩论队员更是周末夜晚赶到单位参加视频会议学习;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困难,让队员们能够齐整地在一起讨论,上午上班多的人,就安排在下午,上、下午都多的,就安排在中午,白天无法安排的,就安排在晚上。

    那几天,见到谁,都会问上两个问题,看看对方如何回答,然后再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反馈给辩论队。我在微信里问,在微博里问,在知乎里问,凡是能够拓展思维和搜集信息的渠道,我都利用了,甚至还在知乎里遇到了别的单位的伙伴,他问我,把辩论赛的题目拿到这里来问,有意义吗?我想了想回复说,这应该比直接在百度里搜更有意思吗?

    为了能够为单位的两支正方代表队提供反方的素材,除了与兄弟单位模拟训练外,我们甚至还在淘宝上花钱买了枪手,想请他帮忙从反方的观点来收集材料。枪手换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因为对于监狱的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是带着不少误解,几份稿子无一能用,没有一个能够有说服力和思想的,最后淘宝卖家说:“亲,你给的辩题实在太难了,要不,我把钱退给你,这事就这么结束可以吗。”我说:“钱,我可以不要,但你必须给我一篇高质量的稿子。”淘宝服务员说:“亲,帮帮忙,我们也是小本生意,你付了50块钱,我已经找了四个人来写,都贴了不少了。”我说:“好吧。”

    这一过程中,我想,虽然辩论队没能收获到什么,但是至少这位老板和四位写手,对于监狱工作有了非常深入和细致的了解,也算是一次极好的对外宣传了。

    刚开始,和队员们一起拼命努力是不想输的太惨,后来是想不能都输,再后来,是想都赢,最后,放下输赢,关注成长。

    比赛前夜,我和我的同事与所有辩论队成员聚在办公楼一楼最西边的房间里,谈人生,谈理想,谈论题的意义与价值,谈从警以来的收获与艰辛,放下了胜的渴望,取而代之的是价值与意义的追求,我们试图从中悟出活动所能带给自己的蜕变与重塑。

    于是,这一夜,队员们临时改变了论点,改变了问题,改变了一贯的表现方式,在阐述惩罚中加入情怀,在表达改造时加入思考。试图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将监狱工作纳入到更大的社会视野中去关注,跳出监狱看监狱,不纠结具体,不纠缠过往,不过度揣测明天。

    为了能够承办好会务,我根据同事的设想,请人制作了纪念手环,水晶纪念圆盘,很高兴能够得到与会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虽然不值什么钱,但那份对青春的纪念是无价的。

    我想,对于参加此次辩论赛的伙伴来说,他们的成长与收获,是无法言语的,至少于我来说,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如此次一般,对于我们所想要热爱,想要奉献的监狱事业作如此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罪犯劳动是接受惩罚还是接受改造”,看似一个简单的辩论题目,却把我们带入到了对监狱工作目的、意义、价值更加坚定的追求中。

    当此次辩论赛唇枪舌战的硝烟散去时,我和我的伙伴们,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理想信念也更加坚定,对于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也更加满怀敬意。

    最后,我想对老山南麓与石佛北站的伙伴们说一声辛苦了,回到工作岗位还有很多班要还,还有很多假期要贴上,但其中你们个人的收获是满满的,实实在在的,每一份付出,有汗水辛劳,更有甜蜜的成长。我想对支持他们的单位部门领导和帮助他们顶班、值班的伙伴们说一声辛苦了,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与奉献,他们就无法全心投入,无法全力前行。我想对自始至终观看比赛的伙伴们,说声谢谢了,没有你们的最后坚守,他们的激情也无法尽情燃烧。

    不过比赛尚未结束,无论老山南麓还是石佛北站,最终都将融合成为浦口监狱梦之队,向着下一站进发,让我们期盼他们的下一次凯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唇枪舌战的硝烟散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yl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