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孩出去打预防针,顺便去社区医院隔壁楼盘了解一下市价,已经涨到2W3,而且目前在封盘调价。我们都大吃一惊,难以相信这郊区居然能涨到2字头。接着我们在楼盘门口打了部的士去超市,一上车,司机就问我们这个楼盘均价多少。如实相告后,就再也没收得住,司机一路开一路跟我们说两边的各大楼盘:这个、那个,开年的时候都还只是1字头,都没人买,没人要的;11年前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某大楼盘才4000多;你说这么贵的房子谁买,就算一个人月薪能过万,他也要还两辈子啊。
后面从超市打的回家,快到家的时候,这个司机又问了跟上个司机一样的问题:这里的房子多少钱。我们不禁感叹:还真是第一次碰到打的都能聊房价的事情。同时,这段时间在外面,那些道路的红绿灯口,天桥,地铁口,只要是人流量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有举着薄薄的一张白纸黑字在问行人要不要买房的销售。
房市始终波动太大了。不管它是涨还是降,我始终都是不明白缘由。但总体上,我希望能平稳的,不要崩盘,因为如果破裂了,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这里已经不算是一线城市了。当初我们年中买房的时候,市场情绪不好,低迷,我们下定之后周围的人都说我们买高了,还会再降的。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在一部电梯里,同公司的一个销售一直在说我们买高了,要还很多年,还说楼市迟早会崩的。那年年末,的确是降价了。接着过没半年,又开始涨了。这些都是周围的人说。我们买的是郊区,交通不便,上下班通勤时间长,身边的人都感叹我们辛苦,都纳闷我们为何要买这么远。以前还会解释,列出理由一二三。时间长了,不解释了,永远只回答两个字:没钱。效果还真是出奇的好。
在外漂泊的人,并不是在这个城市有了房就算安定了。紧接着就考虑小孩读书的问题。
有次在班群里面聊天,大家都是做妈妈的人,才发现她们买房的目的想的比我们长远,为了小孩读书。而我们当时的目的,仅仅是解决住的问题,顺带解决读书的问题。看着大家都在聊名校,聊着报几个兴趣班,我私下跟要好的同学说:
我有点担心我自己,是不是因为我一直是一个成绩一般的人,所以想事情简单,我觉得现在挺好挺知足了,我觉得小孩不用成绩前茅,只要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自爱、自强、自谦就好了。但刚刚看群里的讨论,觉得孩子世界的竞争异常惨烈,自己这样的想法在将来会不会害了小孩?
同学后面回了我一段话
你这个理想最为伟大。俞敏洪说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有出息的。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绝对不是小学、大学的分数决定的。
搬来郊区住的这一年多,我渐渐的想明白的一个道理之一就是:量力而行。所以我不能单纯的去跟身边的人对比,因为大家所拥有的资源不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一个合格的妻子。但在大环境下,焦虑和慌乱是不可避免的了,还是要不断前行不断努力啊。万一哪天真崩盘了,不要说房子了,可能连工作都不一定能保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