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
这个词从最初的学术定义在不断的扩大,很多调查显示,公众号打开的概率只有2%,可能是视频火起来之后,大家都去拍视频了吧。
很多公众号的打大咖吐槽,浏览量急剧下滑,不如两年前随便一篇文章就10万➕。现在观众也大抵出现了审美疲劳,一篇文章首先标题要新颖,让人有兴趣,才能打开。比如有 2篇靠题目大火的。
第一篇:节假日旅游推荐。配文字:因为工作的关系,去过好多次,周末也经常去。某某节那里确实人少,根本不需要排队,不吵,也不冷,环境也好,还不堵车。主要是还没强制消费,良心推荐。
当所有人看到的时候都很激动,这节假日还有这么好的旅游地方啊,打开一看2个字:公司。瞬间大跌眼镜。
第二篇就是前两天大暴雨的时候,标题是某某市暴雨放假通知。打开之后是某个广告,又是让人为之一颤。
好似没有什么内容会在一瞬间抓人眼球儿,看到底还是婆婆妈妈,妯娌大戏,姑婆婶子八卦等感情故事最为有趣。
今天朋友跟我诉苦,说跟男友谈够了想分手。本着劝和不劝离的心态问下她。
听她娓娓道来,还是房子的事,男方家的意思是老家房子准备拆迁了,要买的话也买个稍微便宜点的,小一点户型,贷款买。但是她觉得委屈,还没结婚就让我背上一身债。
男方家里觉得,我儿子还小啊,不着急买房,如果你们非要现在结婚,让我们买房那只能这样,谁让你比我儿子大,你着急结婚我们儿子又不着急。
她说,感觉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承受的比较多,男朋友比自己小好几岁,总是不敢在他面前当个小女人,自己从内心里面觉得他还小,需要我照顾。做什么事情全看自己的心情,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我不能事事放心你。但是男友觉得,你应该充分依赖我,完全相信我,不要把我当孩子。两个人在这个点上还没有磨合到一个契合点。
平时的生活中,也是她照顾男友比较多一点。男友被家里人惯坏了,不像她从小自立。她淋淋洒洒说了很多,我问她你到底怎么想的?
她说,分手吧,有些不舍。毕竟谈了这么久有感情,再说自己这个年纪分手之后重新找也很费劲。继续吧,有些窝火,怕下半辈子都这样。
我问她为什么要结婚?她很蒙,我都30岁了难道不应该结婚?我竟无言以对。我一直以为婚姻不是凑合,一定要找一个聊的来的人,不是因为年龄大了随便大街上拉一个人就一起搭伴过日子。婚姻不是KPI,同样的30岁过后一样拥有幸福的权利。
结婚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下半生就是怎样的,科学调查显示,人是唯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
身边人的潜移默化,会对你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简单来说,身边的人会慢慢改变你,这几乎可以决定你的生活。
你选择嫁给一个人是嫁给一种生活方式。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生活会充满情调;与成熟的人在一起,可以当一辈子的小公主,如果跟一个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会一直颓废下去。
你无权决定自己出生的高度,但有权决定站在自己身边的人和自己的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