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小问答之五十六

道德经小问答之五十六

作者: 幸运的喵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4-07-16 08:50 被阅读0次

    继续讨论上一篇的问题:关于意义相对,但边界模糊的概念的讨论,如何吸收信息?

    可以在大脑里建立一个模型——

    一体两面(《道德经》依据: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量变质变(《道德经》依据: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因为此时的群发言,大多是从成对概念的一端切入。比如“有为Vs无为”,括哥就喜欢谈有为;“有私Vs无私”群主就喜欢谈“有私”。作为观察者,须知先谈什么都一样(“一体两面”模型)。再有人大谈“无为”或“无私”,也不能把它们看作对立反驳——这无非是有人先描述树叶正面,有人先描述树叶背面而已。观察者要做的,是尽量收集双方论据,使之体量平衡。如果观察者已经站定一个切入角度,比如我,就是“无为”派的,那就多侧重“有为”派的观点,以避免自己思维偏执。

    但要注意,用语言表述两方切入点,只能是静态,但实际应用中,需要我们有“变”“度”“善”的灵活思维。所谓“生活是平衡的艺术,请保持动态思考。”比如无私还是有私,实际生活中肯定不存在绝对无私和绝对有私的现象。每个人作为关系中的一份子,肯定会让渡一部分自身利益(时间,物质,情绪……),用以交换关系利益。至于让渡多少必须被判自私,让渡多少可以被判无私,则完全以关系双方“认可”“互恰”为渡,并无统一标准,合适即为“善”。

    面对“争论”“各抒己见”“意见发散”状态的群聊,若能持以上思维方式,不断锤炼,相信可以从个性中超越出共性——“一”;也可以客观体会,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事件中,是如何把握“度”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小问答之五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ch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