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勇者不惧-致我亲爱的大澎

勇者不惧-致我亲爱的大澎

作者: 夏末秋初YE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6:48 被阅读0次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气;真正的勇气,是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进的无畏气概。

    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讲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的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感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

    《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的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具艰险,甚至不具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的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沙河,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和“有惧”的统一。勇者“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所谓“不动心”,就是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

    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性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

    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

    一次探马来报钱方战事失利,弟子接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的重时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抱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乃神色自若的继续讲学。凭藉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地静气,进去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质。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俩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

    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

    《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休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再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忧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力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勇者不惧-致我亲爱的大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cz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