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14758/6f69fd725c11d981.jpg)
提前唐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
从小时候开始能流利的说话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到唐诗了。大部分人最先记住的就是骆宾王的那首《咏鹅》: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我的小女儿今年还不到五岁,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唐诗了,虽然她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每天晚饭后,我们就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写拼音,读唐诗,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会给她鼓掌的。
我也算是比较喜欢唐诗了,记得以前经常看到电视里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就会驻足看一会,觉得很过瘾。
我是从中学毕业以后就走入社会了,逐渐的远离了学习,更是很少有机会能做下来读书,读唐诗。知道最近我开始抽出时间来帮助孩子辅导功课,陪小女儿做亲子阅读。我也又开始抽空读书了,也可以陪着她一起读唐诗。
我们一起阅读的唐诗都是启蒙用的,有前面提到了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绅的《悯农》,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诗。
其中我们读的最多的是那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面两句是写景的,后面两句是抒情的。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激励人奋发向上。
然而,作为一个中年人读这么“简单”的唐诗,是不是有点“小儿科”了啊,是不是有点搞笑啊。但是,要是有高手给你稍微深度解读一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我只是听了一遍”熊逸唐诗五十讲”,说到了王之涣,留下了的诗篇只有区区六首,其中的这首《登鹳雀楼》可以说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翘楚了。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解读的时候就会说这两句是写景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夕阳西下,快要没入山中了,这个没问题。可是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就不是写的实景了。因为鹳雀楼在山西境内,站在楼上看黄河,河水是自北向南流的,如何能看到入海流呢?这一句是诗人仿佛看到了黄河入海流,是一种诗的意境。这也是唐诗的惯用写法,很多的唐诗都是这么写,所以唐诗才能这么美。
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一般理解是抒情的,意思是要想看的更远,就得更上一层楼才行。但是诗人想告诉我们的可能是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时间去攀登人生的高峰!
读唐诗,我们的心境,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位置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诗和远方”,因为他们嫩个我们不同的视角感受这个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4758/10214991427f4d9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