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几集《不惑之旅》,演员都是好演员,演技没问题,演啥像啥,剧情却如同大部分电视剧一样狗血套路。
女主角简单苦等去北京发展的男友八年,男友好不容易事业有了起色,在北京买了处小小的房子,33岁的简单辞去教师工作去了北京,找不到正式的教师工作,只能做家教,临结婚才发现男友早已与老板的女儿好了一年多,两家人逼迫男友与她结婚,男友一方面出于无奈一方面出于责任,屈从了,同意结婚。
而简单在书商家里做家教,书商的女儿因意外下肢失去行动能力,只能做轮椅,性格很极端,在简单的耐心细致的照料和教育下,有了很大的好转,她的一些态度对书商的影响也很大,甚至在她的作用下,拿下了一位非常难搞定的外国名作家的国内版权。而书商看待事物的透彻也让简单明白了很多道理,感情方面顿悟,决定放手,与男友分别,各自开始新生活。结局不用说,肯定是书商和女儿与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中年版的霸总和灰姑娘。全是套路。
同样人到中年,清楚地知道,以上这种事情,纯粹编造,不是一个社会层次的人,很难如此融洽地相处。比如简单来到书商家里做家教,怎么可能一来就如女主人般地毫不拘束,面对老板没有半点敬畏,而当对方只是学生家长?如果动机真的单纯,为什么她在做家教时还要答应兼做保姆、司机的工作,只是为了多给的那些工资?说不通。刚到北京不久,可是开车载着书商去谈商务时,道路熟悉得很。
看看笑笑就算了。难以产生共鸣
年近不惑,行走社会二十多年,有些东西慢慢地看透,有些事情逐渐放下。中年的世界没有好与不好,没有爱与不爱,只有适合不适合,只有稳定不稳定。大多数到这个年纪,感情里风雨和波折已经度过,事业也步入平缓期,忙碌而枯燥的生活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只有在深夜安静下来,才有片刻时间恢复自我。
而这种状态,大概会伴随到老。如果能安然地平淡下去,也不失为最大的幸福。可这种幸福中或许还带着不甘吧?
有次与朋友谈红楼,说到对府里职业女性各个年龄段的定义:姑娘、媳妇、婆子。未婚的是姑娘,结了婚是媳妇,年纪略大就称为婆子了。估计大也大不到哪里去,古代十六七岁嫁人,十八岁左右就有了孩子,差不多三十五六岁做婆婆奶奶。
我说,看了这么久的红楼,虽没看明白,里面很多情节也都是熟悉的,一直代入到各位主角的情感中去,却没想到自己其实正在从吴新登媳妇的岁数往林之孝家的年纪上走。
朋友哑然失笑,估计颇有同感。
生命到此已近半,说起来也逐渐进入一个波澜不惊的时期,大概很多人的所有喜怒都跟随家人健康、孩子学习、职位高低、薪资调整有关,活得越来越找不到自我。
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愿活成面目模糊的人。
我要不沉沦,不从众,不丧气,不随便,保持自己的一份热爱与特别,永远有朝气,永远心怀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