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茶馆老板华老栓听信偏方,将人血馒头当神药,却并没有治好儿子小栓的病,还有人们对夏瑜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不理解,对夏瑜之死无动于衷的故事。生动描写了在贫穷落后的封建社会,各色人等对待革命这一新事物的众生相。
这篇文章,分四节三个场景来写。第一节写刑场,第二三两节写的是茶馆,第四节写的是坟地。不难看出,茶馆占用了两个章节,而茶馆是人群聚集,信息交流的地方,因此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物在茶馆里的那一场群聊。
我把在茶馆发过言的罗列出来,以便学习鲁迅先生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的。
1.康大叔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我要不是我信息灵……”“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1”表明他是一个无知迷信的人,并对自己能卖人血馒头沾沾自喜,残暴的形象赫然在目。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
“包好,包好!”“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瘙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呢?”
可以看出,康大叔信息灵通,是这一场群聊的主导者。爱小便宜,职业是刽子手,表明他处于社会底层,同时又代表的是封建社会,在他们眼里,革命党人是贱骨头,不值得同情。
“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瞧不起普通群众,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对自己所卖的人血馒头极力吹捧,无耻至极。
2.花白胡子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这两句话表明了他是茶馆常客,也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这句话表明花白胡子也是一个迷信的人,同时也有巴结康大叔的意思 。
“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将其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形象表露无疑。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这句话是配合康大叔说的,说夏瑜是东西,被打了也不值得可怜,对革命党人毫不尊重,冷血又愚昧。将自己站队在康大叔一边,属于巴结权势,阿谀奉承,毫无主见的一批人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这句话是故意重复康大叔的话,康大叔说什么都是对的,并给夏瑜安了个疯的标志。表现了这类人近乎病态的精神世界。
3.二十多岁的人
“啊呀,那还了得。”对于夏瑜劝牢头革命表示气愤,同为年轻人,却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将自己混入无知愚昧的人群中,叫人感到悲哀。
“发了疯了。”对花白胡子的话表示附和,作者用“也恍然大悟的说”来表明这样的青年真是没得救了。
4.驼背五少爷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炒米粥么?”表现了他是茶馆的常客,同老板华老栓一家很熟。他是第一个来茶馆的,这第一句话也该出自他口。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表明他是一个消极的人,说的话都透着哀愁。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这句话是他在听了康大叔说夏瑜被红眼睛阿义打了两嘴巴之后说的。夏瑜说了一句“这大清的天下就是我们大家的”,他不愿意听这类话,人们称他为少爷,说明他是清朝遗老。他对夏瑜被打很高兴,是一个反对革命的人,他代表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批人。
“疯了!”作为这一场景的结束,最后一句话也是最后一个走的人说的。很好的对应了“这人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
5.华老栓夫妇
“得了么?”“得了。”“小栓——你坐着,不要到这里来。”“小栓进来罢!”“吃下去罢,——病便好了。”“睡一会儿罢,——便好了。”“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可以看出,夫妇俩只关心儿子,对革命党人的生死无动于衷,表明了他们迷信人血馒头,无知又愚昧。
透过茶客们的言论,我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缩影——国家落后,人民愚昧、空虚、冷漠。这就是那时的中国,难怪鲁迅先生会说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