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凭借将士的力量建立宋朝,因此怀疑将士能否臣服于他,产生使其兵弱使其将弱同时使其民弱的心理,重文抑武,没有趁着自己强大之时,一举消灭辽国和西夏,而是养患数十年,每年送给两国岁币银数以万两计,以换取和平。对于军队,来源主要招募社会上的游民,将全国军队全部集中在京城周围,采用三年一换防的制度,以防止高级将帅拥兵自重,方便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仁宗时期,进入宋朝全盛时代,但是新政夭折,旧的制度又出现了很多弊端,仁宗逐渐丧失信心,举国安享于所谓和平盛世当中。然而,不思进取,不求改变,不强大自身,又如何能够获得长久的安宁和享乐,弱肉强食,仅靠送予岁币换取和平,只能是将自己慢慢的掏空,敌人却在不断变强,和平是需要国家的富强作为有力的后盾支撑着的。王安石即将现身,为宋朝变法。170110
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与朝廷的保守派,兴起了朋党之争,范仲淹任宰相期间,大刀阔虎的开始主持“新政”的执行,罢免了很多不称职的官员,因而遭到各种无端的诽谤,保守派便乘机大肆攻击范仲淹等革新派,不惜造谣中伤,使朝廷陷入争吵和内讧,仅仅三个月,范仲淹等人便干不下去了,这已非政党之争了,而是朋党之争,而且很明显可以看出争斗下去的祸患和危害,不顾及朝廷的政策和利益,士大夫们为了一己私心而发生的意气相争,朝廷如何能继续繁荣昌盛。仁宗时期是宋朝的全盛时期,可是由于朋党之争的兴起和皇帝对于新政改制的不在意,也可以说,宋朝的衰落也是从仁宗时期开始的。宋仁宗无子,过继了堂兄之子,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英宗即位后,因如何举办崇奉其生父的典礼,给其生父以什么样的名分,朝廷之间的大臣分成两派相互争吵,发生了著名的濮议之争,而濮议并不是一件大事,只是皇家中的一件私事,而且是私事中的一件小事,说到底就是一个私人的名分问题而已,竟闹得满朝官员数年不安,演变成势不两立的两派之争,许多大知识分子如欧阳修也参与其中,打的你死我活,真实不可思议,此时的朋党之祸已更加的铺张扩大了。英宗之后,其长子赵琐即位,唤宋神宗,开始启用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佑三年1058年,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治平元年1064年,其母病逝,回江宁服丧。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在位不到四年去世,宋神宗即位,任王安石为宰相,熙宁九年,辞去宰相一职,共执政九年,之后又在江宁生活了九年。元丰元年1078年封为舒国公,三年后,改封荆国公,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宋哲宗追赠为太傅,后又授予他文公的称号。1701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