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爱恨情仇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而我们这个时代,有变得更好吗?

今天听“十点读书”里面的一个节目《张幼仪传》,一个在“巨星”身边的女子,是如果离开那个跻身不进去的圈子,而活的更好的人。当然当事人的故事,多半是外人传播以后美化或者杜撰出来的。我们只能借由那个历史背景,探讨我们现在的生活。
她
童年殷实,家教甚好。张家是当地巨富,祖辈做过地方官,父亲是医生。
从小受传统教育,12岁的时候入女子师范学校。当时正赶上中国民主、自由“新思潮”的蔓延,等待她的也是这个思潮的弄潮儿。
15岁,哥哥帮她寻了一个好姻缘,慧眼识珠找到了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但是他的一切优点,都无她无关。过门以后,等待她的是悠长的炼狱。虽然没有裹脚已算新式女子,但是骨子里的旧文化还是成了丈夫最要远离的替代品。
婚后,她一直在无私奉献,这也是传统礼教的规范。但是你能给的并不是他想要的,也可以说你能给什么,他就摒弃什么,别忘了,你是那个他最为唾弃的替代品。虽然在这个婚姻里,你一直都在努力跟上他的脚步,学习英语、地理、中文和历史等。但是为什么总是像海市蜃楼,永远追寻不到目的地。
在她的帮助下,他出国了。她亲手将爱人送到了情人手中。当有天她知道了以后,想到的竟然是我始终是正房,没有人可以撼动我的地位。悲哀!
母亲的话束缚了她的一生:“第一,在婆家只能说是;第二,无论夫妻关系如何,都要持续以同样尊敬的方式对待公婆”。老人的心是好的,做一个贤妻良母,下场总不会太差。现在想想,旧式的家庭关系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教育了人要有责任,有责任在身就不会那么容易空虚、颓废,日子就会过的有规律。
民国第一个合法离婚,我想当时候应该是享誉神州的“大事件”。一直推崇新世界的丈夫真的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做到了,而她也不愿意自怨自艾。她在国外努力撑起她的生活,学外语、养孩子,终于家里的空气也不用那么压抑了。其实如果女子可以从婚姻里解救自己,获得独立的生活,真是一场对自己的革命。
最后她成为企业家,有了自己的爱人,晚年与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她是圆满的。
我们自己如果超越这个时代,获得圆满的人生?
不要被时代的观念所裹挟,在历史的洪流里,找到自己的路安心走下去。有抗争也有妥协,但是不要放弃那个独立思考的灵魂。历史上女性经过了多少抗争,才争取到的如今女性的权力、地位和话语权,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去维护和继续抗争。
身为家庭主妇,好像被这个社会边缘了,但好在有《82年出生的金智英》,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群体的困扰和无助。当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被我们忽视的时候,我们要问出为什么?
家务活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女性在做?
孩子没有教育好为什么都是妈妈的责任?
孝顺父母为什么是妻子的本职?
大龄女青年为什么不能留学?
为什么孩子输在起跑线会焦虑?
为什么结婚必须男方买房?
为什么女方家要收彩礼?
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大脑,无形的被社会所控制?
最后,致敬民国的新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