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2019年的一场疫情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里,有人深觉不安,有人不以为然,但不管我们表现得如何,内心深处都会滋生出一种无力感,面对疫情下的一切,我们无法拒绝,也无力反抗,只有惊恐地蜷缩在角落,屏住呼吸,闭上眼睛,祈求不被“眷顾”到,觊觎能有一片栖身“桃源”。
随着时间指针铿锵且冷漠地移动,我们跌落到了2022年。日子一天天过着,我们似乎也渐渐习惯了疫情下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觉得这场剥夺了几十亿人意识自由的乙类传染病,只是手机里的一则新闻而已。这种感觉很奇怪,它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
佩戴口罩常态化、场所扫码常态化、核酸检测常态化,远程办公常态化,经过了2年多的磨练,我们好像终于可以与疫情达成某种默契,哪怕管控隔离,也不会显得手足无措了,甚至在朋友圈分享起了家居日常。
可现实就好像游戏里的大BOSS,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压着我们无法喘息,它很尽职,一直无情冷漠地运行着它的那段“代码”,无关好坏,也与善恶无涉,对普通人而言,这就是现实存在的唯一方式罢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等,等着疫情过去,等着形势向好,等着生活又向我们微笑,于是有一天,我们等来了企业减员,等到了工厂减产。我们又开始慌张,各自经历角色转换的阵痛,在社会发展的这段特殊时期,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满心不忿,无能狂怒的职场边缘人。
周二午后,我躺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看着电脑里刚刚写完并推送的《周二PPT优秀国内外案例分享》,拿起助理10分钟前递上的冰美式,决定休息一下,接着点开了漫威的新电影《Morbius》,据说这是个烂片,但又何妨呢,我们每天擦身而过的人中,绝大多数都在过着稀烂的人生,如果有人生打分,大家的“某瓣评价”都不会及格吧。当开场一个长镜头从一片迷雾的树林顶上扫过时,我下意识按了暂停,一张记忆幻灯片切到了意识前面,在脑海中投影出来:以前在单位上班时,办公楼门口也有一棵大树,工作坐累了,总会走到树下,仰望树枝,看看那片叶子又黄了,有时候会将落下的树叶洗洗干净,带回办公室,毫不讲究地摆在桌上,“也许一点绿色可以让我放松吧。”我总是如是想。想到这里,我抬头扫了眼办公室角落的福禄桐,它精致地修剪和讨巧的寓意更贴合当下的情境,但我无感,它是当时办公室新建时,助理拿着一张A4纸,上面罗列着几种植物,让我选的,与其说是选,随便一指更贴切。因为生活与工作的经历让我越来越坚信一句话:我们每天都会做各种决定,请确保把精力用在重要的决定上。在单位打工6年,我从来没有想过当时那棵树叫什么,它只是刚巧在那,就好像每天做的工作,没什么重大意义,只是刚巧分配到我罢了,我不需要做决定。但此刻的我庆幸过去3年里做的关于职场的决定,正是它们让我提前一步跳了出来,开创自己的事业,避开了公司裁员,也逃脱了后疫情时代的职场焦虑。
(该文章旨在分享笔者如何从培养办公技能开始,通过工作能力赋能,一步步走出职场迷茫,拥有理想事业的过程。不是爽文,无关穿越,真实社畜的自我演进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