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总觉得这本书,应该在我的小村庄里打开,围在炉火旁,在静静地火光中,走进他的家乡,也走进我的家乡。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它不大,但曾经是你的全世界;它不小,却装得下很多漂泊的灵魂。它也许是三两间破屋,一堵院墙;也许是荒草丛生,一株柿子树。我时常觉得庆幸,我有扭曲却封闭的门窗,有锈迹却可以打开的铁锁;我有一方小院,有炊烟袅袅;我有用旧的木柜、木箱,里面藏着我的毕业证书和信件。
认定一个家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在城市过日子,在城市挣钱,努力把家安在了一个又一个地方。先是出租房,继而婚房,如今学区房,投资房…好像家已经不是和家人遮风避雨的地方,而变成了功能性的房子。如今每次说起“回家”,家还依然是那个小村庄,是安放遥远童年的地方。作者说家绝不仅仅是房子,是你度过的生活,是角角落落里堆满你回忆的地方。
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挂在门头的铁丝上,压在窗台的石块下,是家人为彼此留下的最温柔的承诺:无论你何时回家,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即使时间太久,你忘了爸妈藏的地方,也不用慌张。清清嗓子,对着你家田地的方向,大声喊上一嗓子,就一定能听到妈妈的回答。爸爸会在妈妈的回答中,直起身子,从妈妈的表情中,会意出是他的孩子们回来了。
爸妈从来走的不远,是啊,走得太远,他们就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如若他们迷失了,我们该多彷徨。爸爸妈妈埋头干活,永远忙不完的农活牵绊了他们的一生,翻土地,掰包谷,割稻子,摘豆子…一件件小事绊住了他们的脚步。“等忙清了就…”,每次让爸妈休息休息,出去看看山水,他们总给我这样的推辞。我抱怨他们永远忙不清的眼前,永远去不了的远方。其实我知道,哪里是农活忙不清呢,是匆忙的光阴,是忙碌的人生。
最喜欢听到钥匙插进锁孔,“噔”的打开铁锁的声音,拉开插销,推开门,家里到处堆放着妈妈的宝贝。熟悉、亲切,是因为几十年不曾改变,一张旧床,搭着我们淘汰的蚊帐;一台旧橱柜,几扇门也关不严实了;熏黑的土灶旁,排列着一缸缸大米,白面,玉米面,如果是雨天,锅洞的柴火会堆到高过锅台。人人都喜欢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立在繁华闹市中,却怎么也放不下这间旧厨房;用着各式各样的先进的电饭煲,炒锅,油烟机,却时常怀念这油烟呛人的味道。
人生是折叠的,有一半的日子我们是用来回忆的。四十载,该经历的沧桑,该目睹的繁花,欺骗,背叛,感动,温情,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也都一一体验过了,我也差不多到了往回走的时间了。去把丢掉的重新捡起来,把遗忘的重新想起来。
始终忘不了养过的一只猫,丢掉的一条狗,卖过的一头牛;忘不了桑椹树上的偷吃,西瓜地里的看守;忘不了炎炎日头下,麦地里割破的手指,忘不了星光月影下,草垛里捉迷藏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