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宋代)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闲院 一作:问院)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杏花
杏花开在春天,花形和同一季节花开的桃花相似。桃花的颜色多一点,但是当粉色的桃花和粉色的杏花放在一起,不细看还是不太容易区分的。两者的花都没有花柄,换而言之,就是花都直接长在树枝上,只不过桃花开时,枝端已有了叶芽或嫩叶。
杏花大多数是呈簇状开放,开花时没有叶子,花蕊也比较长。杏花在还是花苞时,是玫红色的,放眼望去,非常鲜艳,但是随着花朵慢慢展开时,颜色就会渐变成粉色,然后越来越淡,当颜色变成纯白色时,也就意味着它即将凋谢。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这样描写过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这世间还有什么颜色才能让诗人如此词穷,只能用“非真白”和“不若红”来诠释杏花的颜色。不过这样一来,反而更加凭生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让杏花的美更含蓄,更有妙趣横生的韵味。
杏花的花语是娇羞可爱、疑惑不解、倾慕之情和幸运幸福。可送给可爱的女孩,赞其娇羞可爱;也可送给倾心的人,表达自己得倾慕之情;也可送给身边贵人,感谢对方带给自己的幸运与幸福。
背景
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此词是徽宗皇帝在被掳北行途中,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
写作手法
诗人观察杏花的角度不可谓不细致:
花的质感 ---- 花瓣的层次---- 匀注两字着于色 (不偏不倚)---- 花的外衣 ---- 花的香气 ---- 花的气质(清馨雅致)---- 花期(一朵杏花的花期很短,一般只有一周的时间,整棵树的花期也不过是20天左右。所以“易得凋零,无情风雨”)--- 花的凋谢 (诗人有感于自己悲苦的遭遇)
触发更深的感触:
羡慕燕子有翅膀可以自由翱翔,想着把自己的苦楚告知于燕子,以期可以把自己的消息传回到宫中。但是自己也明白,天高地远,再多的期盼也是徒劳无谓。思量只有梦回故土,却发现自己连做梦的心愿都破灭了,那仅有的一点奢望,也无法实现,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