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们应该用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
- 以五年为期限,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
-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面。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估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一是这件事在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作者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作者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久。
我们应该少做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漫无目的刷微博,玩一下午手机等。 -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2、选择
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 找到和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 远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选项。当我们陷入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定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 选择太多怎么办?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维度分析法,罗列出所有因素,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并用表格来进行打分,最后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最后取得分最高者。当然维度分析法虽然有效,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问题,这个时候也可以参照“拇指原则”,它是指由经验形成的、只考虑少数因素的简单规则。
3、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的更好。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只要开始了就好。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的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个行动本身的难度。纵使一件事真的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 三思而后行。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4、学习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不要只做“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而是要主动构建知识架构。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务的深层。
解码路径: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5、思维
修炼思维才是真正的利器。人的大脑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大脑也需要“断舍离”。精选可信赖的信息,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重事实轻观点,定期闭关屏蔽外界骚扰。
-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 将思维转化为图形。
6、才能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
-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 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要有取舍: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的把它做精、做细、最好;而其他次要的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完成它们就够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 不痛苦的坚持到底。
7、成功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 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 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