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就是一个如此分裂的个体。我们既有着追求幸福的能力,同时又会把负面信息放大,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安,以此来躲避危险。那如果想要幸福,是不是只要活得神经大条一点,凡事都不计较就好了呢?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说过“事情没有好坏,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
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他写的书《象与骑象人》中,把这些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察觉,却总是影响我们的认识、情绪、直觉等一系列心理机制比作是大象,它不受我们的意志掌控,而我们的理性思维则是想要控制大象的骑象人。
所以想要消除负面偏好的影响,就要调动自己的认知,主动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心态。
很多人认为,做人乐观一点,凡事看开一点,多想想好的方面,这就叫积极心态。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想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很多问题不是靠有积极的心态就能解决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还是晚期,能生存下来的概率很小。这个时候我们能劝人说,看开一点,多往积极的方面想一想么?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位妇女总是被家暴,你能跟她说你要对生活积极一点,总有一天他会变好的吗?
这种盲目乐观的说法的误区在于幸福并不等于开心这种积极情绪,作者认为,积极情绪只是对外界短暂的反应。令我们快乐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吃一顿美味的大餐,买到自己看中的衣服,这些事情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却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中提到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
疾病模型是指当我们生病了,于是就想我生病了,需要去看病。
而健康模型这是指,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会想到我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免疫力不够,因为我缺少锻炼,所以等病好了,我要加强锻炼。
这种健康模型的思维就是典型的积极心态的体现。它的意义在于,我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好准备,哪怕最后真的会生病,我也要比别人更快痊愈。所以要获得幸福,我们不仅仅要摆脱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应该想办法让自己从智力、情感、心理、人际关系、人格全面发展。
积极心态还提示我们,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那么你总是想着我有什么不足,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些不足,就更容易让你关注到自己的缺点,反而会固化这种缺点。如果你总是想着我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学东西效果总是很不好,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降低自己的主动性,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相反的我们应该多考虑自己有什么长处,并且思考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如果比较优柔寡断,那么往往他思考问题也会比较周全,那么多练习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可能他做的决断就会比做事冲动的人更合理。一个冲动的人往往也对生活也更有热情,如果把这种热情放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往往他的学习效率也会高于其他人。
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己的长处上来,自尊心水平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也会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