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不可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
沈文熙

两周前的一个周日,去北京现代民生美术馆,参观“向京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1995—2016+新作“S”个展2012—2016。最吸引我的是关于青春成长系列的雕塑。
身体作为一种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媒介,是一种导体,事实证明我们也无法做到将自己绝缘于世界,肉体的性质是不用许这样做的,如向京所说,选择过一种精神生活,除了给你带来快乐外,还会带来痛苦,像是烙饼在锅里来回翻转。
探讨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小说、音乐,而雕塑更直观。裸露的雕塑给我亲切的感觉,不管是他夸张及腰的腋毛,还是她稍显下垂还算丰满的乳房,还是他高低不平的睾丸,或者是她粉红的阴唇,他们双手高举毫无保留的展示着。公开的对立面是隐蔽,而隐蔽又是私人化的,或者说是自己能有多少展现给外部世界,不仅仅是他人。

我们曾对着镜子观察过自己的身体吗?了解自己的身体吗?抚摸过自己的肉体吗?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么?显然向京是个诚实的艺术家,正如她说,面对作品就是面对自己,制作作品就是建构内部世界,这些雕塑是精准的,因为这是现实肉体的诚实反映。
我认为不了解肉体就无法接近人性,身体是欲望的发源处,我还认为成长的痛也是由肉体的变化而开始的,我还记得那年阅读苏童的小说集《少年血》带来的震撼,少年血是流淌的,但凡流淌就有了轨迹。作品《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没来的月经给这位少女带来了困惑,身体的变化不得不引起自己的注意和探索。作品《寂静的中心》这位自慰的少女正在了解自己的身体,此时与外部世界是隔绝的,和自己的身体相处,只有疑惑而不曾有答案。

穿越其中,和自己身高相仿的她或他,重新认识身体以及成长。来参观展览的有许多女青年,或许因为向京是女性的缘故,使得她在创作中更能接近女性的身体。肉体的变化是被动的成长,让我们接受情欲;成年后价值观的形成,使我们主动地选择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如何通过外在的建设而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是谁?我不仅是自己的肉体还有自己所能接受的,自己所处世界中所选择的一部分,肉体就是欲望,是欲望就要满足,这个规律谁也逃不过,这种先天的机制就促使自己去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许有人会说,出家之人是没有欲望的,但是出家人通过放弃世俗的欲望而满足自己悟道欲望,放弃什么而得到什么这仍旧是欲望。

变才是永远的不变,人是不完美的,是不满足的,趋利避害的。人通过选择在某个范围内活动,从而避免了纯粹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只能过自己可以接受的那种生活。我认为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使用道具,包括自己的身体,但凡使用的东西就有意义,一旦放弃就会消失。旧世界消亡不可避免。
个人的信条应是身心合一的,身体力行的,我不认为人具有懒惰性,只是自己不愿面对罢了,这种人更具有严格的疆界划分,清晰的价值观,但这样的生命没有流动性,在固有的局限性中完成个人所谓的舒适圈建立。没有想要改变的需求,就没有改变的动力,一个人的品格除了克制还有建设,外部是内心的投射,环境作为镜像而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他人的交流和摩擦,你看到了众生相,这势必迷惑了对于“人”之本质的认识,在拥挤的地铁上,我们也不能否认与他者的肉体碰触,没有谁认为自己的身体被侵犯了,衣服显然成了我们的心里屏障,时空中充斥着肉体,如果没有“良序”的认识,他人便是地狱。

欲望的对面是抑郁,抑郁这条黑狗,追逐着你寻求光明,不管是积极的人生心态,还是参透后的向死而生,都相适应于生命不完美而追寻完美的秩序当中。
你谁是?谁是你的一部分,你的身体?你的爱?你的居住环境?抑或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