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一首音乐刷屏了,瓦依那的《大梦》一句句怎么办,问到每一个人的心坎去了。
先区分一下迷茫和焦虑。迷茫是一种迷失方向的状态,在描述这种状态时是不带情绪的。而焦虑是一个描述情绪状态的词,焦虑表达的就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迷茫不一定害怕,比如刚上大学的学生,很迷茫,但这迷茫没到害怕的地步。但焦虑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感到害怕。比如面对即将失业的情景。对于焦虑,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本文暂且搁下。
针对迷茫。两个办法齐头并进。一是做事。二是读书。踏踏实实做事,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个结果,或失败或成功。事做成了,获得成功的经验,继续放大成功。失败了,获得失败经验,让自己更贴近真实的社会。并且失败了既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也必然会有挫败感,这时候就是反省进步的机会。读书就是给自己找出路,你遇到的绝大多数困难前人都遇到过,也都总结过战胜困难的办法。
人的成长必然跟经历和反思有关,跟年龄无关。经历成功,反思总结经验。经历失败,反思总结教训。再继续上路,反复循环。如此才能不断前进,不断接近智慧。
人不能只做事不读书,也不能只读书不做事。只做事不读书,你获得的经验十分有限,总结的理论也非常有限。人生不过百年,能经历的事太少,读书则是与前人对话,吸取前人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站得更高。人活着不可能不做事,我所说的只读书不做事,是指读到的知识经验无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仿佛书籍与现实是两个平行世界,读再多书都无法验证自己所学所悟的真伪,这种读书不过是消遣罢了。
只做事不读书与只读书不做事的人比起来哪种人更迷茫?我认为都迷茫,只不过,读书的人更喜欢哇哇叫,所以我们总以为书读多了更迷茫。只做事的人最起码在努力养活自己,但由于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既找不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只能被困在当下。只读书的人,脱离了实际,即使看到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自己从未尝试过,也没有正确的认知。也会被困在当下。
我们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他人要简单。你可以一时迷茫,但不要停下脚步。不要听什么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是两者都要在路上。既要低头走路,又要抬头看天。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勤于思考。既要认清自己,又要认识世界。既要改变自己,也要改造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