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降温了,早上出门北风呼呼的刮,感觉自己好像一盆热水放进冰箱里了,自己一边感觉冷,一边在流汗,很酸爽的感觉,今年几次感染后,感觉冬天又要去吃调理膏方了。
今日读《园丁与木匠》里描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出于孩子本身,而是出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
这段话好像颠覆了我们的一些观念:曾经我认为父母爱孩子是无私的,是天然的,我们对于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结果,孩子往往不领情,自己也很难受,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你却如此对待我。有时候会因为自己居然会讨厌,痛恨自己的娃,恨不得他立刻消失,这种感觉往往会吓坏自己,然后会拼命否定,似乎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完美了,可是,实际上呢,自己内心的焦虑一点也没有改变。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曾经和娃因为各种问题,我觉得他不听我的,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让我很生气,对他大吼大叫,可是,这个吼叫吓坏了自己,所以,每次发完脾气后,觉得愧疚,恐惧和不安,担心自己这么做给孩子带来可怕的心理创伤,所以,自己行为前后摇摆,会纵容他,然后,、等待下一个临界点直接爆发,所以,我和孩子就形成了这样的循环模式:发脾气–后悔–纵然–忍耐–受不了–再次发脾气。
后来,我自己学习各种儿童成长心理学,父母资料,感觉很多东西,自己知道了,了解了,应用了,成功了,但是,后面不在使用,即使,发脾气的瞬间,我还能听到自己说:现在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任由情绪操纵,但是,我还是做不到。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怀疑自己不正常,我觉得我怎么会憎恨,讨厌自己的孩子呢?我应该特别爱他才对,我怎么会这样呢?
我为什么做不到无条件的爱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们咨询中心的一位老师斩钉截铁的对我说:父母爱孩子,但是,爱并不排斥讨厌,我爱你,可我也可以不喜欢你的某些行为,这些行为伤害了我,我不开心,我有权利不喜欢你,爱可以无条件,但是,喜欢是有条件的。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尊重你,那我也是一个独立个体,你也要尊重我,不能因为我是妈妈,我就得忍受你的各种行为。当时,我觉得这段话把我从自我怀疑里拯救出来了 。
后来,逐渐梳理自己的状态,慢慢明白有些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去回答,去接纳,去宽容,我不应该将这些投射到孩子身上,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和我不一样,所以,我不应该用我的问题锁住我的孩子,虽然很艰难,但是我在慢慢纠正,所以,目前,我们的亲子关系还算比较融洽,我能接纳他的部分特点,有一些我无法接受的部分,我会告诉他,我不喜欢,他也不会因为我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认为妈妈不爱他,会抛弃他了。他也愿意和我谈谈心,虽然,男孩调皮的很,有时候会因为自尊心不愿和我谈自己的挫折,我也能理解,不在害怕他会不会生我的气,讨厌我了。
回到书中的内容,我比较认同这一点,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我爱孩子,希望修正我自己过去的经历,孩子给了我希望,延续我的生命,可以拥有和我不一样的人生,这是我的愿望,也是爱他的原因。而我也不是因为爱才照顾他,而是在照顾他的过程中,发觉他的特点,爱上他的特点。
比如小朋友对于美的敏感度,让我惊叹,昨天早上出门吃早点,回家的路上看到满地的梧桐叶,小朋友就惊叹到:妈妈,这是现实版的课文啊!《铺满金色树叶的路》我说是的哦!然后,小朋友拿我的手机,寻找最佳拍摄点,然后自己做模特,拍出各种照片,打开欣赏感觉真的很不错,小朋友还利用各种特效,做出各种不一样的照片,一下子普普通通的景致就有了童话般的色彩,让我有点惊叹,如果是我一个人路过,我也许就只是看看,不会有后面的各种美景照片了。
回家后,小朋友快快乐乐的做作业,然后,自己就有了灵感,有又创作了一副风景画,感觉小朋友说想象力真的很精彩!倘若按照我过去的做法,强迫小朋友按照我规定的时间去做作业的话,昨天我们就无法欣赏美景和作画了。
所以,在陪伴小朋友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喜爱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