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晋早
前言:
都说,成功的人都是走在人生的前面,失败的人都是走在人生的后面。
什么是走在人生的前面?
你还没毕业,就开始关注职场生存法则,这就是走在人生的前面。
今天文章,有思想,力荐!
很多人以为,只要能力强,就不会被淘汰。
但马云曾说,宁愿公司倒闭,也决不允许空降兵当阿里CEO。
这只是能力不够么?
开公司十年,据我观察:前半年被辞退的,多半跟文化有关;三年左右跳槽或被辞退的,多半跟能力、文化及其他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在一家公司没待上几个月,那可能是文化不融入。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得不到重用,多半也跟文化不融入有关。
1啥是文化?
知乎的逼格,豆瓣的文艺,B站的二次元,快手的土味,抖音的潮流,这些都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吸引着不同的群体。
你不适应这种文化,强塞进去也没用。
每个企业,都有它的文化。
华为的以客户为本、狼性文化,甚至“垫子文化”,这都是文化。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以崇尚价值观为导向,所以违反了这些文化价值的人,均没逃过处理重拳,包括B2B平台黑名单事件、月饼门事件,以及最近被除名阿里合伙人的微博喊话网红事件。
2你只能在相应的文化中存活
看过杨澜访谈董明珠的视频,其中董明珠说了这样一个的细节:格力一个员工辞职去考了公务员,一年后,这个员工又从公务员辞职,回到格力,“还是愿意回到格力做个红小兵。”
为什么?
因为他在格力养成了正直、不巴结、不搞关系的习惯,到另一个文化环境中,可能就不适应了。
中石油,毫无疑问是家大国企,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但潘石屹在里面待了几天就跑了。因为他很讨厌“一眼看到头”的生活。这个故事,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写过。
为啥?
他的价值观不适合这种文化。
“他们需要的是养老,我需要的是梦想和事业。”这就是很多体制内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你只能在相应的文化中存活。就像水稻,要种在有水的田里,但玉米却可以种在比较干旱的地上。
3进入职场,为什么要重视文化融入?
我们公司选人,不论校招,还是网招,有很多维度,除了能力以外,我们还注重拼劲。如果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校助,那就更容易看了。
一般来说,生活态度不积极的,不努力的,对客户、对团队没感觉的,我们都不会聘用。
我们实践证明,外聘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明显不如我们从大学就开始选拔并培养了两三年的校助团队。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此前一直说,他不用空降兵的原因。
我们今年元旦外聘了八个员工,都没通过试用期。
有些是能力问题,还有些是文化融入问题。
一个视频部的员工说,她此前做cosplay视频,可以废寝忘食,但入职这几天,做了几个客户的小视频,但“看着很陌生,感觉没爱发电了。”
这就是文化不融入,因为对这个客户群体没有感觉。这样肯定是做不好工作的。
当然,跟恋爱分手一样,文化不融入,也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
有些新员工,害怕跟老同事沟通,即便老同事主动交流,也是退避三舍,原因是“我从小就怕老师,怕上级。”
还有些人,会抱怨上级的严肃,甚至将上级的用心点评理解为严苛。
这些都是文化不融入的体现。
4那什么叫文化融入呢?
我们这几个月,来了十来个校助入职。这些都是从大学开始,就跟了我们两三年的校助。一起打过很多仗,经历过很多风雨。入职的第一天,所有人就跟一家人一样,热热闹闹,谈笑风生,毫无违和感。
那画面,真的很美丽。
当然,这些都是战斗剩下来的,也就是时间沉淀下来、从能力到文化都很契合的人。
最近还有一个伙伴,是内蒙古的,我们三四年前的学生。他毕业后在别的公司工作了三年,后来我知道他离职了。最近我问他打算去哪里工作。他说,“以前想的是,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现在就很想去软实力教育。”
我比较了解他。三四年来,一直在关注我们公司的动态,对我们的团队文化算是比较了解的。我给了他机会,也相信他会较好地融入进来。
文化适应和价值观或性格适应一样。有些人怎么相处,都不会变成兄弟和闺蜜,但有些人就很投缘。
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了一家上市公司。那时候我也没有文化融入意识,求职跟很多人一样,只是关注公司规模、薪资水平。等我真正去了公司,我才发现,我不了解老板,我不了解上级,我不了解客户对象,结果也是很快就出来了。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认真读读公司的故事,读读创始人的文章或书,看看他们的活动视频,围观一下他们的朋友圈状态,感受一下他们的精神风貌,尽量熟悉一下公司架构和业务流程,我想,这些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是比对薪资了解更重要的事情。
就比如现在,我经常关注董明珠的动态,知道董明珠是一个铁腕、讲原则人,格力公司大致文化我都知道。
我也关注经纬张颖,看过他们越野、攀登的视频,也看过他们认真开会探讨项目的情景,就很欣赏他们团队的文化。
而那些盲目来到一家公司的人,就跟古代相亲一样,只有进入洞房、掀起盖头,才能看到对方第一眼,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能幸福吗?应该是靠运气了吧。
近些年,看到很多公司都从粉丝中招聘,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推进,这越来越成为很多公司的重要招聘渠道。我们公司也是如此。
这是个很好的招聘方式。我把它叫自由恋爱。不喜欢你的人,早就把你取关了。取关了好啊,这叫自然筛选过程。
5
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公司创始人的人格魅力而入职公司,比如美团王兴和头条张一鸣,就凭个人魅力吸引了很多人才,罗永浩当年创业也不乏追随者,其实这也叫文化吸引或文化筛选。
而马云当年创业时,屡屡碰壁,他口里也在喃喃自语,“我就不信,全中国我找不到100个有化学反应的人。”
他说的“有化学反应的人”,其实就是文化和价值观契合的人。
但有一点要注意,你想要招到符合企业文化的精准人才,就必须要把公司文化传递出去,不然别人不知道你的模样。就像马云,如果当年他不登电视台,不使劲呐喊,估计蔡崇信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总结起来,公司要让员工知道文化,员工要让公司知道能力。
现在我们公司招聘,除了考察能力,我们还会问以下问题:
你看了我们文章吗?
你看了我们书吗?
你知道我们业务是什么吗?
你知道我们生活状态吗?
你关注我们有多久?
你熟悉我们公司哪些人?
…………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融入。
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毕竟公司招错一个人,和个人持续跳槽,对彼此都没好处。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职场混得差就是能力问题,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融入”这四个字。但我见过的职场失败,大多跟这四个字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9164711/7ea9588669eafae6.jpg)
大学成长答疑, 帮助你解答大学困惑,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