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纽约倒影》读后感

《纽约倒影》读后感

作者: 爱做梦的乌托邦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22:19 被阅读0次

说句实话,这本书挺难看的。我一般不给出这么简单粗暴的评语,但对于这本书来说,我的感受确实是如此。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吧: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一定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但引用的一些文学典故,却有着东拼西凑来的特地卖弄学问的嫌疑。或许作者觉得自己很冤枉,她可能真的就是文学造诣很高,只是我这个读者才疏学浅罢了吧。我看着看着,就会想要走神。因为纽约是我非常热爱的城市,所以但凡是和纽约有关的文艺作品,我只要看到了,基本上都会拿来品读一下。

不过呢,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从作者举的几个例子中(旅居巴黎的赵越胜《沧海月明珠有泪》《燃灯者》纳撒尼尔韦斯特《寂寞纽约小姐》)不难看出,她在这些作家中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远离故乡的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陌生总是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

果不其然,在文章的末尾,她说自己在纽约写的一部长篇,就是一个在北京和男友分手了的姑娘,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个是回老家,在家人的安排下做个公务员并且在家人的安排下和一个公务员结婚;另一个选择则是去纽约,自费读书却过着找不到工作的生活。

作为一个曾经在纽约读书并且也试图留下来的留学生,我能够在这一点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和连接。她幻想过和男友卖掉北京的房子,在纽约扎根买个小房子,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可是一想到两个知识分子竟然连每个月两千五百块美金都赚不来时,她的梦就破碎了。

但是我觉得这个作者实在是太悲观了,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只要你想留下来并且不怕辛苦,办法也还是有的。但正如这位作者一样,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只向往着体面的生活,住在中央公园边上,午餐时从高级写字楼里走出来,在附近的公园里悠哉悠哉地享用午餐,还能顺便喂喂附近的小鸽子和小松鼠。而不是像作者的长篇小说里那样“她没有人追,在考虑晚餐吃五美金还是八美金的饭,楼道里的墨西哥人投来性暗示。”但现实往往就是残酷又不体面的。

老实说,我对纽约的感受要比这位作者要更加深刻,但我的文学修养和造诣肯定是不如她的。这本书的文笔较灰暗,我想这个作者可能在纽约过得不太开心。纽约就像是一个小小联合国一样,什么样的人都有,但这同样也是一个陌生的文化熔炉,怎样的心态和视角决定了她眼里的纽约的样子。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体验式修行,此生在纽约居住过,本身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人生经历了。读完这本书,我在纽约生活过的点滴回忆也涌上心头,那里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我很想念它。

相关文章

  • 《纽约倒影》读后感

    说句实话,这本书挺难看的。我一般不给出这么简单粗暴的评语,但对于这本书来说,我的感受确实是如此。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

  • 纽约倒影是北京

    其实,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与纽约初见面的那一天。 那是2012年的感恩节,我坐了整整六个小时的Boltbus...

  • 纽约,纽约!

    去年,我去悉尼大学,那是一所百年老校,整个校园特别安静,古老的建筑,整齐的草坪,仿佛是童话里的王国,当然这种美用文...

  • 纽约,纽约。

    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前后去过纽约几次,除去只是落地转机的次数,真正逗留和游玩的次数大概是3-4次。饶是如此,我也完全...

  • 纽约纽约

  • 纽约  纽约

    2017年3月1号。 凌晨2:23,在被窝,有点微凉。 这是部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故事背景发生在上海,当时全国在...

  • 纽约纽约

    看《纽约纽约》这部影片之前,我完全是冲着里面的女主杜鹃去的。我对杜鹃的了解是来自于靳羽西有一条微博曾经对杜鹃的简短...

  • 纽约,纽约

    每一个纽约客(New Yorker)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你喜欢纽约吗?"who doesn't !"我总是这样回答...

  • 纽约,纽约

    昨天,在波士顿走了自由之路,上了邦克山纪念碑,还去了一个军舰博物馆。 老爸老妈的腿确实不行,后来就走不动啦,再加上...

  • 纽约,纽约……

    停更了几天,向粉丝们道歉。这两天赶上秋假,来纽约拍摄。大片马上就来,稍安勿躁。[偷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纽约倒影》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wc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