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和狼狈为奸都是贬义极其明显的成语,不过如果撇开道德色彩来看,它们其实描述了两种和别人相处的行为模式:“狐假虎威”是巧妙利用别人的能力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狼狈为奸”是和别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正所谓“借力打力不费力”,能够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狐假虎威”显然是短平快的高收益策略。袁绍这只狐狸就利用了董卓的虎威,成功搅乱东汉末年的政局,一下子歼灭了外戚和宦官两大政治势力,自己也趁机拥兵自重,迅速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
有句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就算是给宰相看门的人,你都得像伺候一个七品的官老爷一样对他客客气气。即使在今天,领导的司机、秘书、保姆等等,都是很多人讨好的对象。这些人都是狐狸,自己没有实力,但他们都能借到领导的虎威,所以能处处讨便宜。
《水浒传》里写到一个被称为“奶公”的人,他是大名府知府梁中书家里的奶妈的老公。按理说他屁都不算,但这样一个人,却在青面兽杨志押运生辰纲的路上处处作梗,而杨志却对他无可奈何,因为人家是一只借到了梁中书虎威的狐狸。
相对而言,狼狈为奸就要费时费力得多。狼和狈选择合作,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明显的缺陷, 搞在一起是为了取长补短而已。比如刘备和诸葛亮就是狼狈为奸的典型,刘备行动力强方向感差,诸葛亮战略眼光好但没有政治资本,两者相遇后,一拍即合。
狼狈为奸远远比不得狐假虎威潇洒。狐狸是跟着老虎占便宜,而狼和狈却必须互相付出、互相扶持,有时候被猎人抓到了那就是双双壮烈牺牲。吕布和陈宫算得上是狼狈为奸,两者一文一武,配合还算不错,给曹操造成了很大麻烦,但死也是死在了一块。
但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却不是狐假虎威,而是狼狈为奸。
在狐假虎威的格局里,狐狸是个光占便宜的角色,它无须为此付出什么。但老虎并不是傻子,它一旦明白过来,狐狸就危险了,因为狐狸得到了好处的同时,并没有给老虎带来什么价值。所以,狐假虎威注定只能是个短期博弈的策略,你必须做个借一次虎威就换个地方的狐狸。
如果是长期博弈,聪明的老虎会对狐狸做什么呢?一是直接把狐狸踢出局,自己把便宜占了。比如益州牧刘璋这只狐狸为了吓唬汉中的张鲁,就请了刘备这只老虎入蜀,结果是刘备把他赶下了台。二是逼迫狐狸成为自己的附庸。比如张邈为了反抗曹操,去迎接吕布,结果吕布当上新老大,自己变成了为他卖命的棋子。
狐狸无法在借虎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独有价值。当它习惯了借虎威占便宜后,就很难有动力自我成长。一旦老虎不行了,狐狸的结局会很糟糕。什么奶公、领导的司机秘书等等,他们最怕遇到的情况就是“领导出事儿了”。
你若选择狼狈为奸,虽然累点苦点,但从长期来看,你一定会比狐狸活得更好。一是你的伙伴会尊重你,因为你需要他,他也需要你,彼此谁也不便宜;二是你会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即使你的伙伴不行了,你完全可以找到下一只狼或者狈。
贾诩就非常善于狼狈为奸,他先后和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合作,对方全都非常善待他,因为他不占对方便宜,而是通过和对方合作产生更大价值。
荀彧、郭嘉一开始跑去跟袁绍合作,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后,迅速收拾东西走人了,因为他们不是狐狸,并不依赖袁绍的虎威。相比之下,袁绍的司机、奶公什么的,可能就很难有动力跳槽了。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当你误以为自己占尽了便宜的时候,或许正在付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巨大代价。收起占便宜的冲动,采取共赢的心态,积极在合作中自我成长,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