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大师导演,今年入选坎城正式竞赛,获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也是这届银幕杂志评分最高的电影。
这次李沧东将主角设定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对社会濛濛懂懂的年轻人,并对这个21世纪的社会提出个人见解,川普就职、青年失业率、贫富差距、社会无差别攻击事件、南北韩僵硬,但我认为那只是表面的说故事,而那些故事作为一个很好的引言。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正当人陷溺于某些事时,做白日梦、情绪勒索、自我成见,都会使人难以跳脱,为什么?因为自己不会知道自己在作梦。无法客观地看待自我生命,尤其活在一个虚假真实难以分辨的社会中,更容易将自己锁在房间中。
海美若没有在钟秀面前“自我揭露”,并说出“整形”一词,李钟秀大概只会以为她是想要发生一夜情的貌美小姐,而那是一场可能高出期望太多的艳遇,对一位刚入社会不久的新鲜人来说,还真是可遇不可求。李钟秀,偶然机会去抽奖,刚好中奖,一支粉色女表;遇见同乡且是邻居的她,现在她是个美人,还在相遇这天与她上床,感受肉体的愉悦;而女孩子还说来代替喂猫,不也就是非常相信他吗?
这两人的相遇,有玄机在,它让人相信可能是千年一遇、百年之合,但两人都没有实说,只是默默的观照,这里很安东尼奥尼,或脑海中突然想起侯麦的《绿光》来了。李钟秀按部就班去喂猫,但总没有见到猫,到底有猫还是没猫?但有猫粪,固然有猫,但总是叫它,它也不来。后来,从非洲回来的海美,也遇见了另外一个人,Ben,高富帅,李钟秀身家完全比不了,光是在机场三人相见的场面,就足以让人暗暗流泪了。
三个人,暧昧不明讲,似有若无,李钟秀可能无望,他自己也认知到了;Ben无所求貌,其实有所求;海美到底爱谁?或是都不爱谁?只做自己、爱自己、孤芳自赏?光是看三个人在乡下李钟秀家里看夕阳,就已经太精彩了。
有情、无情,谁能区辨?
我觉得好像爱上她,是真的爱上她,还是自以为爱上她?她好像喜欢我,是我认为她喜欢我?还是真的有那一点线索透露?又或是自己错把线索当成线索?她好像爱上他了,因为总是陪着他、跟着他、附和他,他好像也喜欢她,两人在一起就散发出一对情侣的感觉,她跟他,我都比不上,就让他们一起吧,但真的有那一段情出现吗?
海美加是间朝北的房子,见到阳光只有透过另外一栋高楼的玻璃反照光线,因而进入陋室中,所以自己可以假装这件房子有阳光,但实则还是没有阳光,而照进来的光,根本不是阳光。
妈妈十六年来打第一次电话,是为了发挥母爱吗?不,是为了借钱。知道真相后,谁不会心痛?做儿子的更会伤心。爸爸,因为情绪问题而犯了伤害罪,而在定罪前,他是“嫌疑人”,并没有定罪,所以在犯下案件被捕之后,到法官定罪之前,这段时间,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
温室,鉴于韩国是纬度较高的国家,不像我们亚热带较为多元的种植气候。而温室其实是种骗自己的农作手法,而开建如此多的温室,不也代表:“谎言很多”。而且谎言会随着时间消散,成了废墟,成了没有人会去注意的废弃物,而有人存心烧掉它,可能出自无聊,可能出自自尊心,可能出自虚荣,可能是为了灭迹。
会烧温室当习惯的Ben,是真烧温室?还是只是假话?
去了非洲的海美,到底真是去非洲,还是去哪?可能真的去非洲,我们没有看到,只是从机场走出,旁边多了一个男人。在这个时代,有许多东西都是假的,网络中许多存在假名,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我们没见到的事;在下的笔名也是假的,并非代表真实的我(?),如果在下说这个笔名“黑鲔鱼DFW”代表四件事,有人会相信吗?又或者说,它代表四个人,有人会相信吗?还是仅仅代表一个人?
海美最后是否死亡?
李沧东并没有给我们正确解答,也无须给解答,他让观众去思考,结尾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李钟秀是以写小说为业的,可能这是他所想的结尾,因为他认为Ben杀害了海美,所以复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