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方式
思维逻辑:谷歌效应

思维逻辑:谷歌效应

作者: 刘鸿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11:40 被阅读0次

    凡是人们拥有的,都将不珍惜,凡是即将失去的,人们才会觉知道它的可贵。

    这句话常被我们用来感叹生活,但是实质上它却反映了我们大脑的一个运行机制。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概念,叫做“外包大脑”。

    在当今,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时搜索百度、谷歌这些云端上的信息,大量的知识不需要被我们记忆,仅用搜索即可。

    比如,今天的出租车司机,已经不需要那么的专业化。

    之前的司机们,必须要认路,就要求他们得记下整个城市的交通路线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

    但是现在,只要你会开车,懂得交通规则,想去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开高德地图进行导航。

    再比如,我们到异地之后想去住宿,再也不需要一家一家的寻找,而是直接打开美团或者携程,就可以搜索到酒店的位置、星级、评价、照片。

    就连进行交谈的时候,不懂的也可以随时百度一下找到答案。

    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大脑外包给云端,需要记忆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少。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信息大爆炸的时候,我们脑中实际的知识量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无知。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实实在在的拥有这些东西,一搜就能搜到,自然没什么值钱的,也就没必要去记下来和珍惜他了。

    举一个我感受最深的例子:

    我教课教了许多年,发现了一个现象和规律。

    人们往往在交钱之前特别迫切,也许下各种愿望,立下各种决心。

    但是一旦交了钱,实际上能把学习这个事坚持到最后的,没几个人。

    里面还有一个更有趣的:

    如果是在线下开课,人们都会拿手机拍我的PPT,或者带着录音笔录音。

    由此,他们手机里有大量拍下来的照片,存储了大量的录音,但是几乎没有人再去翻看照片和再去听录音。

    如果某次线上的网络课是由录音的,很多人听到一半中途就退出了,因为录音是有的,没必要地一边认真听。

    又或者说很多学生上课记笔记特别勤奋,记的满满一个本子,但是却没有再次翻看过。

    可是如果有一次课没有录音,不能拍照,反而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人们更倾向于记住那些即将消失的信息,而容易获得的信息,则会被大脑选择性忽略,这就是谷歌效应。

    下面,我们大致说一下方法论:

    理解了谷歌效应之后,我们可以逆推使用。

    比如你去读一本书,读一页就撕掉一页,丢进垃圾桶,而且你必须知道,这本书再也不会回来。

    又比如你去听一门课,一定不要先去拍照也不要记笔记,认真听就好。

    接下来,你去把录音交给别人看管,并且严格制定规则,必须我听完一节,做完笔记,思考完之后,你才能把下一节的录音给我。

    而且这是有期限的,只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如果我听不完,录音就会被永久销毁,只有一个月内认真学习完,才会继续给我保存下去。

    把知识设计成稀缺的、即将消失的,造成心理的恐慌感,反而能够对你把它吸收更好有极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逻辑:谷歌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xg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