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的另一作用是展示,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民族、职业、年龄等等。着装的这种展示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
在古代,服饰是用来区别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在14世纪的英国,各阶层的衣着都有法律规定,不准僭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妇女如果衣着越轨就要在脖子上套上木枷。
古罗马人的服装,如罗马市民穿的宽长袍,因地位不同而色彩不同:执政官穿白地藏青紫纹样的服装;王和祭官、骑士的礼服用紫或绯红与紫的组合色;凯旋的皇帝和将军身披红紫地加金丝刺绣的斗篷。
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叫做“冕旒”的礼帽,帽檐垂有玉珠串,称旒。天子的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等级的区别是十分严格的。在隋代,制定“品服衣”制度,以后各代基本沿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妇女从夫之色”。庶民多穿白衣(本色麻布)、青衣(蓝或黑色的布衣)。例如《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台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接出来。见贾母穿着青绉绸一斗珠儿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刷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姨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插金的人,王太医也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因问贾珍:“这位供奉贵姓?”贾珍等忙回:“姓王。”贾母笑道:“当日大医院正堂有个王君效,好脉息。”王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因说:“那是晚生家叔祖。”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算是世交了。”一面说,一面慢慢地伸手放在小枕头上。
服饰可以展示出职业特征,贾母看到王太医穿着六品服色,便知道他是御医了。这点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现代社会,虽然等级的区别一般已不再从服饰显示,但服饰的展示作用依然存在。富者同穷者的服饰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另外,传统的民族服装则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现代服饰最重要的展示作用是表示职业。人们习惯于服从信任穿制服的人。比如在马路上人们习惯听从穿警服者的指挥,而不服从穿便服者的调遣,所以值勤人员需佩带袖标才能获取行人的信任。
制服的展示作用也常常被人利用。比如化妆侦察、越狱、抢劫、行骗等等,报纸上经常登载这样的消息:几个无业游民,穿着警服在公路上拦车,罚款,以此大发横财。对于服饰的这种欺骗性,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
—摘自《心理学与读心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