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忽然有人嘿嘿一笑,说道:“凭你们这四人,原也没这等福份。”船舱门呼的一声,向两旁飞开,一个三十来岁的书生现身舱口,负手背后,脸露微笑。谈笑间,就收拾了瓜管带和他的四个手下。当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问起姓名时,那书生笑道:“贱名适才承蒙黄先生齿及,在下姓陈,草字近南。”
这是《鹿鼎记》中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的出场方式,彼时的陈近南在江湖上可谓声名远播,“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陈近南和他的天地会,立志于“反清复明”大业。他武功智技冠绝天下,有数万天地会会众等一帮死士,还有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九难公主、沐王府、台湾郑氏等文化、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支持。进行反清复明大业时,更有吴三桂、神龙教等与清廷相牵制的力量,同时还成功地策反皇帝最信任的红人和心腹,作为自己的卧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按说如此一个大英雄的出场,应该大书特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是最起码的。看看人家任我行的排场:“山腰间数十只号角同时呜呜响起,跟着鼓瑟蓬蓬,便如是到了千军万马一般”,突然间鼓声和号角声同时止歇,七八人齐声喝道:“日月神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任教主驾到!”威势慑人,不戒和尚等都为之变色。任我行这种出场方式,牛不牛?服不服?
作为一个立志于反清复明、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中的大侠,能那么俗套吗?仅仅“嘿嘿一笑”而已,金庸先生在描写陈近南出场时,除了用“书生”这个词,再无任何词汇来描写陈近南。
自古以来,读书人莫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文艺点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操碎了心”。
陈近南是个大侠,更是个书生,身负郑成功知遇之恩,面对清朝异族的统治,激发了陈近南身上那种铭刻到骨子里的书生意气,投身于“救万民于水火,解乾坤于倒悬”事业,他“反清复明”的决心毋容置疑,比谁都强烈。
但他的愿望是美好的,实现的方式却出了问题,他重用的是韦小宝,一个大流氓!
韦小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出身于烟花柳巷这个市井里最为功利和罪恶的地方,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武功只精通脚底抹油逃跑的“神行百变”,专会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见风使舵,靠着权谋在朝廷、神龙教、俄罗斯等等各种组织里游刃有余,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甚至娶了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当然,韦小宝唯一的优点是讲义气。
韦小宝极端重视个人的眼前利益,不顾及离现实较远的后果;没有教养,被社会公序良俗所不容的行为,他却以之为荣;他以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为核心思想,欺男霸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为了占有金钱和美女,不择手段,泯灭了道德良知和羞耻感。
用这种人能成功的“反清复明”吗?我反正是打一个问号,当然,《鹿鼎记》中,陈近南后来被郑克塽偷袭杀死,显然没有成功。
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来假设下,即使陈近南如愿反清复明成功了,以韦小宝这种人为堂主的天地会,他们会建立一个怎样的“明朝”?我对此是“呵呵”,无非是另一个鱼肉百姓的腐败王朝的轮回而已。
陈近南当然知道韦小宝是什么样的人,但时势所迫,又缺乏可用之人,不得不对韦小宝委以重任。书中是这么说的:“陈近南皱起眉头,又好气,又好笑,叹了口长气,说道:“收你为徒,只怕是我生平所做的一件大错事。但以天下大事为重,只好冒一冒险。””
陈近南也知道任用韦小宝这种人,即使成功了,也会和自己的初衷相去甚远。但由于过去个人在其他方面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他的自我意识,心存侥幸,以为他这次像过去做成的事情一样,通过自己的严格要求甚至以命为胁,辅之以其他堂主的监督,可以驾驭得了韦小宝,让韦小宝改掉那贪污腐败、欺上瞒下、欺男霸女、谎话连篇等种种坏毛病。效果怎么样呢,韦小宝当上青木堂堂主和一等鹿鼎公之后,还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尤其是以代宝岛百姓求情之名,行收刮老百姓之实,大肆贪污腐化。
朱元璋以“反抗暴元压迫”为名成功建立大明,几百年后,李自成又以“闯王来了不纳粮”为名,起来反抗大明的压迫;李自成成功上位后,却纵容属下奸淫捋掠、抢夺钱财、杀人放火,转瞬将“不纳粮”理想抛到脑后,百姓不光要纳粮,还要纳媳妇、女儿,最后再纳上老百姓的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甚至是简单的重复。
翻翻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切尽在不言中,时间紧急,不能细说,细说就要那啥,你懂的。
陈近南,我只想问你:“反清复明之后,你怎么办?”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不为君王唱颂歌,沉默;
只为苍生说人话,原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