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婚姻至今已经历以下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
一、包办婚姻。随着新中国成立,这个协裹民族几千年的臭裹脚布已被扫入历史垃圾桶。
二、自由恋爱开始兴起。
但随着政治、经济的切身影响,婚姻又成了利益承载体。政治经济利益往往决定婚姻的成败。实在无可奈何时,婚姻又成了生育共同体,为了不断后,将就着过的想法不在少数。
三、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视野拓宽,对婚姻的概念又演绎出更高的境界。人们追求时尚,追求刺激,追求虚无……。
婚姻的桌面上,第一次出现了光结婚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只同居不要结婚证的不婚族。
他们理想化的把感情试图揉捏在婚姻中。
但往往很骨感。
感情这玩意经常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起化学反应。
这是自由恋爱到自主婚姻的过程中始终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离婚成了家常便饭。
有人羡慕40后、50后、60后的牢固婚姻。
这群人生活在政治崇上的年代。
牢固婚姻的背后牵扯着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观感……。
其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40后、50后、60后对婚姻有担当、对孩子有担当,担当的背后,是他们的忍耐。
担当,也就如《尼布尔的祈祷文》所言: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当这一信条夾在担当中,他们走过了人生的大半,甚至接近终点。
也成就了几十年磕磕碰碰中的不理想变换了晚年的理想。
回头看看走过的人生路,在他们看来,婚姻尤如青竹成长,一个竹节到下一个竹节,总会有不顺畅,总会有过节,但最终都将过去。
维持婚姻的观念是包容。
而恰恰如今这个虚假、虚火盛行的社会里,人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包容。
谁能拯救感情,谁能拯救婚姻?
只能是包容。
婚姻中包含着多少不一的感情,爱情,但如果没有包容,这些感情、爱情将被渐渐销蚀殆尽。
那些流传千古的《梁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只是人们对爱情的无限向往。
但永远解决不了现实人们对爱的饥渴。
对爱的盲目追求及任性,只能是婚姻一地鸡毛。
爱只能在婚姻的磨合中去寻找,去培植。
而这一切,又怎能少了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