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50年代生人,西南农村长大,幼时家贫,兄弟姊妹7人。
那是穷苦年代,尤母亲处贫瘠农村,众多孩子读完初中便务农,于女孩子而言,读书更是奢侈。
我的母亲,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考取了高中,当然,离不开外公外婆的明理,穷不穷教育,更不较男女之别。
然终因交不起每学期五元的学费,母亲读完高一被迫辍学。
自此,母亲便是一名普通的务农少女,至嫁与我父,而成普通的农村妇人。
母亲曾与我闲聊,说她年轻时,村里人随处就地而坐,而她总是随身带着手帕,垫着坐才觉干净。
读过书的母亲终究有些不同的气质,而吸引到帅气的父亲。那时父亲家在村里是干部家庭,母亲家贫困的背景在他人眼里是不匹配的,然父亲不顾旁人言说,与母亲自由恋爱婚成。
在媒婆拉线的年代,母亲却能嫁与爱情,何其幸福。只可惜,命运弄人,一场山火,让父亲成了无名的英雄,而家自从再无顶梁柱,幸福戛然而止。年少曾听闻母亲那时的悲痛欲绝,让我惊为爱情的力量。
自此母亲开启艰难坎坷半生,为求生活带着一双子女离家千里,养育好子女成其终身的信念和职责。
终不负艰辛,子女双双考取大学,奔赴前程。旁人无不称道母亲的坚韧。
母亲异常坚强,几年前突发重疾,ICU治疗整月竟奇迹复原,从幼儿学步开始重新站立,主治教授都赞母亲意志非常人。
母亲外看不过普通妇人,在我眼里却是至高慧者。母亲一生与人为善,面对苦难坚强无比,遇事有主张,行事有原则,若能及母亲的一半,怕我必了不得。
虽不及母亲,却很幸运被母亲的品质深深影响,此生做人的原则和道理,均以母亲为准绳。虽不至大作为,却也是众人眼里不错的人。
母亲辛劳半生,今与我重归西南,毗居亲邻,常和旧亲往来甚欢。我亦欢喜。
得有此母,福之所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