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的女孩跟我吐槽,说跟父母闹矛盾了,爸爸生气不理睬她,还扬言要生二胎(故意说给孩子听的,不是真的想要)。
这位爸爸也倒苦水:第一孩子在家黑着脸,干啥都不爽,把所有一切当理所当然,第二更严重的事是说话很难听,也伤人,所以没理她是希望她记住一些,在未来面向社会的时候不会因为这个世界不再围绕着她转的时候而吃亏。
“黑着脸干啥都不爽”是她现在真实的状态,父母是觉得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会生气。但是想想看,孩子是她本来的样子,不是父母认为“应该”的样子啊。
黑着脸对人固然不是很恰当,但那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常出现的情况,她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的,不是故意针对谁的。她的情绪波动只是情绪波动,父母可以冷处理(不是冷冷地不理睬),而是冷静地用稳定的情绪对待她,她的情绪就会平定下来了。不要去谈论对错,家是讲感受的地方。
“说话难听,也伤人”是她的反击。不是明智的方式,那家长就示范一下嘛。首先告诉她,她的话让人难过,受到伤害(这是说感受),然后是平静而正常地对待她(该关心的还是关心她,该拒绝的拒绝她)。
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有事说事,不道德评判。毕竟孩子不可能用十二岁的年龄去体会三十多岁的道理和智慧,这只是眼前的“不懂”,不是长久的状态。
其实,我也特别理解父母的心情。父母都是想让孩子更有高度,更有格局,将来少走点弯路,活得更好。
所以大人会要求孩子“做正确的事情,说正确的话”,但孩子不是程序,不会指哪儿打哪儿。青春期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不由自主地厌恶说教,想挣脱父母的管束。这是很正常的,她会长大的,今天不懂的,慢慢会懂的,别担心”将来吃亏“的事。因为,大人教得再多,孩子也总有”吃亏“的时候,然而成长也就是在”吃亏“以后。
感受就是感受,没有对和错。让孩子的感受。能在家里流动,在最信任的父母面前流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种宽容是一种安全感,也是将来独自面对自己人生时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