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双赢》研讨记录2022.3.28
课例主题:《在竞争中双赢》
课例主备:济水一中王杰利
研讨人员:王秋霞工作坊全体成员
研讨摘要:
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提议,这些建议都很有价值,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考虑到“心理课堂的有效性”受心理教材的教学内容(竞争和合作安排了两个学时,教材中有心理故事导入等)、我校的学情、活动场地、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我筛选出了如下最有效的建议:
1.鲁帅:在最后的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仪式感,感谢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感谢自己的竞争对手——努力的目标。
增加仪式感,会让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更有主动性。
2.王秋霞:语言是有魔力的。比如“竞争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可否换成“竞争带给你的影响?你怎么评估这些影响?(好的,不好的)为什么?------如果好的,为什么是好的?(暴露价值观)如果是不好的,你是怎么应对的?
这样的更改,会增加本节课的心理味,会更容易走近学生的心里,打开他们话匣子,让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与分享。
其它研讨痕迹
刘伟臻:将体验竞争这个活动变个形式用在第二个感悟竞争环节,也做成学案的形式,回顾过往你感受到的竞争,说说你对竞争的想法?发现竞争能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学习,是不是就能激发学习动机?
鲁帅:最后一个制定计划环节引导学生具体化行动;2.目标二“在竞争的过程中,虽然有时自己在名次上没有超过竞争对手,但是自己收获了知识、友谊,充实了生活,使生命更加有意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自己依然是个胜利者。”是否在最后的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仪式感,感谢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感谢自己的竞争对手——努力的目标。
王秋霞:极速60秒,启发: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分享、双赢。我的思路:先进化论游戏,提问:你对竞争的理解? 填写学案:联系实际生活,写或画出,你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故事?你在竞争过程中的获益和思考?
语言是有魔力的。比如“竞争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可否换成“竞争带给你的影响?你怎么评估这些影响?(好的,不好的)为什么?------如果好的,为什么是好的?(暴露价值观)如果是不好的,你是怎么应对的?比如:学生说,竞争会让自己产生自卑,师问:你觉得这个影响怎么样?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也许学生说,好的:因为它让自己更加努力。 也许学生说,坏的,问:你是怎么应对的(你打算怎么应对呀)?---又落到了未来或者行动层面。。。。总之,到时候基调是往上走的。。。。
张晶晶:
①八年级学生能全程坐下来讨论分享有关竞争的话题是不容易的,可否设计些人人都能参与的小游戏,如掰手腕,让每个人现场体验竞争、竞争中的输赢、竞争中自己的态度、努力和表现、竞争中的收获和感受等。
②在学习方面回忆竞争:深刻印象的,是赢还是输?为什么这样定义?现在有什么新的认识?竞争结果的输赢不代表个人收获和成长的输赢。
③从校园竞争延伸到科技、企业、国家等层面的竞争,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身边时时处处的竞争生活。
王杰利回复:商业竞争、国与国的竞争、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竞争,确实关于竞争这个话题太大了,不好把握。
任泊:用超级进化引进竞争与合作的概念,给高中生做过初中生,不确定他们有这么高的领悟力。从鸡蛋一直进化到人,全班一起做这个活动。同级别的才能石头剪刀布,赢得晋级,输的继续,晋级的人可以回到座位,最后总会剩下人;问题是在这个活动中,你对竞争有什么理解?由学生自己总结人竟争才会赢,有输有赢才是竞争,不参与竞争的人会被剩下,中途溜号的人有侥幸也有后悔,坐超级进化那种活动的时候,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不竞争的人会被晾在一边,可以在活动时候挖一下可以引起自卑。
孙珊珊:让学生去谈竞争的各个方面,包括一路的感受、竞争带给自己的意义等等,如此能和学生真实的体验有所链接,课堂就会显得更有温度一些。
王海丽:有体验活动,给学生的讨论一个聚焦的载体,可能会更深入,也更容易在互动中思维碰撞吧,我更喜欢超级进化这种有阶梯的方式,有对竞争的简化但不过分,不是一次性的,当然在课堂上我还是觉得再改进下既能有效率也能不影响体验感。
李君怡:或许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校园中的故事,稍加改编,既可以缩小话题,又更贴近学生生活?
李文贺:用超级进化进行过“竞争与合作”的话题。学生在分享时会有点感触,竞争中的胜负欲,输赢的情绪感受,竞争激发起的身心变化,如竞争过程中,冷静,激动,兴奋,失落,再挑战,无对手的不同类型等。
体验竞争心理(游戏进化论);描述竞争心理(游戏与生活)可否从竞争中的微妙心理。比如同学会提起,同桌两人平时学习中的暗自较劲,在考试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有怎样的微妙心理。明暗竞争的心理获益(明金竞争激发什么?暗竞争激发什么?)获益的竞争(微妙心理后再来谈微妙竞争中的体验和收获)体验竞争后的视野(推动了什么?), 没设计学案,活动分享为主。也从跟大家的分享中看到学案推动认知思考的作用。
贺欣欣:现在都是双减和双新改革,我们的心理学科更应该如此,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课堂的生成,应该适当和核心素养靠一靠。关于本科我的思考:我又认真看了一遍教案和学案,有以下思考:一是文中所说的竞争主要是指和他人的竞争,教案中提到良性竞争,那么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这个是否需要给孩子定义并适当延伸(包括学业、人际、国家之间)。二是这个竞争,单纯的也他人的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孩子们的压力会更大;如何将这种与他人的竞争来转化为自我本身的超越,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们稍微澄清或者扭转一下思维。意见不成熟,只是想到了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劳忠瑞:看完教学设计和学案后,有一种导向性极强的感觉,再看几个学案分享,很佩服贵校的学生,好优秀!以下是我的思考:①如果是我们的学生,可能会有孩子询问:“老师,这不是政治课吗?”怎么回应比较合适呢?②如果是我执教这节课,可能我会把学案做的更简单,空出更多地方给孩子们表达,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自己能理解的符号。
任泊:心理课不是政治课,但是心理课也应该有导向。
商林芳:①看了学生在学案中“感悟竞争”的回答,学生说的真好,“良性竞争”“正当竞争”“尽力就好”“向对方学习”。学生说了一些关于竞争的困惑,“容易嫉妒”“不正当竞争”“焦虑情绪”“会因失败自卑”,在反思竞争中也在积极认知,想办法。就是感觉没有聚焦具体事件,学生虽有“清醒认知”但这方面切身体验还缺一点。②“体验竞争”环节,学生“选择竞争对手”,分析对手和自己优势,我想我会在“良性竞争”“正当竞争”的引导再明显些,比如“和他竞争的过程中,我有什么感受?我们俩的关系如何?我如何看待竞争中的失败?”③这节课激发了我关于“面对竞争,内卷和躺平”的思考。
熊永红:又看了一遍,我觉得学案中的设计让很多同学去思考竞争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尤其是竞争失败对自己的影响:自卑,极度消极,想到放弃,失去自信,这一点让学生表达竞争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让我想到学生对内卷这个议论的比较多,教师要加以正面的引导,竞争是要发挥自我功能的,那对自体虚弱的学生或者自体空洞的学生怎么样来个别关注,是需要老师课前提前要做一些功课的。
张晓晶:2.分析竞争对手中第二个问题(2)为什么对手比我强?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否可以改为更加正向的引导,比如(2)在和“Ta”竞争中,我可以获得哪些什么东西?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
张雪媛:①本人也认为:作为心理课,体验之后的讨论可能会更深刻。我本周想尝试一下这节课,会在上课前加入竞争的小游戏(进化论),让学生再次体验竞争,并且分别找不同结果的同学站在自己的立场聊聊竞争。②商老师给了很好的点:竞争、内卷、躺平。这正是现在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也会试试从这三个词语去设计一下相关的内容。具体可以等我操作后和大家分享。③有老师也提到了政治课和心理课的对比。的确,我校现在使用的教材和道德与法治很多的内容、主题都基本一样。之前也有学生在课上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和大家交流的观点是:道法课更加有指向性、指导性,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道法课告诉你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而心理课需要大家去表达,虽然我们和道法课讨论一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一起探讨关于这个问题有哪些答案,大家的表达都可以在课堂上被接受。我们还会一起探讨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更适合自己?怎么做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让自己舒服还能解决问题。道法课告诉你该怎么做,心理课是你自己发现该怎么做。以上是自己的感受,不到之处请谅解。再次感谢王老师能给我机会和大家学习,感谢今天早上大家的头脑风暴!祝大家新的一周工作愉快!
张晶晶:去年上课时,有学生和对手掰手腕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输了。
我问,你认为自己是赢了还是输了?
他说,输了…
我问,你认为对方赢在哪里?
他说,对方比我力气大。
我问,我看见你在比赛中有一段时间是和对方持平僵持的状态,这怎么理解呢?
他说,虽然对方力气比我大,但我一直在努力在坚持在突破…
我问,那如果重新定义此次比赛输赢,你会怎么认识呢?
他说,从结果上看我是输了,但问心无愧;以后加强运动、增强体力,总不会一直输
在竞争中,明知道结局可能会输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拒绝“躺平”
王海丽:内卷更多的是强迫性吧,而竞争有选择的自由吧。被他人裹挟,还是有自我驱动. 或者不要太去纠结内卷的真正含义。由学生去定义就好。我们只是刚好借助了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内卷”“躺平”来辅助聊竞争。就像之前的“人设”一样。
劳忠瑞:有一次上到学习主题,一位学生提到了“某某内卷”,其他学生立即反驳“你看到了卷,你有看到人家的付出吗”。在另一个班,学习是比较好的,谈到这个的时候,学生说他们要一起卷,那时的感觉,“卷”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方向。
鲁帅:我上半学期上过一节关于内卷的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定义内卷,讨论自认为的内卷现象内卷,如何看待内卷,内卷的影响,最后总结学生的观点,还有抛出我的观点:尊重每个人的努力,保持自己的最佳节奏!效果还不错,不少班级学生课堂上会有自己的观点。有的班级还会现场辩论起来.
王东:经常听到有学生评价另一个同学内卷,语气里是不满酸溜溜,还会有其他同学随声附和。我一般会立刻选一个态度比较强烈的,让他们角色交换,然后核对,澄清,自我整合。通过观看整个对话过程,最后很多同学都会看到还是自己的问题。角色交换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信息暖身角色,让两个角色都较顺利的进入对方的角色,然后才能真正开始对话,就是“设身处地”。多次角色交换的过程,就是彼此了解内心的过程。然后镜观,内省,和自己对话。整合之后,集体分享的讨论。这是比较细节的技术,不太容易说清楚,实际操作的时候,靠的是熟能生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