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最近忙不忙?
我说,忙啊,忙得连上个厕所都像送快递,一路小跑。感觉一天咋就这么短呢?
朋友又问,你都忙了些什么?
我说,在学校疫情防控统计,写工作汇报,听课,常规检查,晚上读书,写文章……
朋友说,你这就像驴拉磨,一圈又一圈,日复一日,圈复一圈,你想过你的目标吗?缺乏顶层设计,你的忙碌有什么意义?
妈呀,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01时间是个“黑洞”
我在想,自己一天的忙碌,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每天花在手机上有多长时间?还真说不清楚。几乎每隔三五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
据说,有的单位要求每三分钟必须看一下手机,收到信息回复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否则按照违纪处理。我不知道是否确切,但如今手机信息泛滥,每天接收到微信的信息有上万条,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
每天耗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很难统计。
02虚幻的存在感
每天一早醒来,看看手机的微信朋友圈,给朋友点点赞。再看看自己发的内容有哪些人点了赞。尽管自己就是发了一张破照片,看到一堆朋友点赞,自己也是感到莫名的舒坦,仿佛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像是中了五百万大奖。
其实,这些虚幻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就如同天上雨后的彩虹,片刻的美丽而已。
朋友给你点赞,你也要给朋友点赞。你让朋友帮你给幼儿园的女儿表演的才艺大赛投票,过些天,朋友让你帮他为“最美**”拉票。这就成了一种精神负担,成了一种亏欠。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我们彼此靠着朋友圈获取对方的点滴生活,却不愿打一个电话聊聊天,做一次深度交流。
时间就在这样一场利益互换中流失了。
03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朋友的话如醍醐灌顶。我的顶层设计是什么?换句话,就是我的月目标,年度目标是什么?
我没有仔细要就过。
那天,和一位青年老师交流,她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每天感觉很忙,又觉得需要干的事情、需要学习的方面太多,一天下来,话都不想说,几乎要瘫在床上,可是又觉得很空虚,想不起来一整天都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缺乏目标导向。想要减肥,除了每天跑步锻炼,你也可以尝试饮食调节,也可以跳绳锻炼,还可以打球。看似没有坚持跑步,只不过变换了以下形式,没有脱离减肥这个大主题,让自己生活的更新鲜而已。
我们平时的工作也是这样。
我的一个朋友,想成为名师,我说,名师不好做,由不得我们。不如做一个明师,明明白白的老师。
于是,他和我一起读书,写作,以写作为乐;他研究课堂教学,研读名师课例,常常到深夜;为了学习班级管理,他四处拜师请教;工作中,少了功利心,做什么事儿也不再纠结得失。我说,这就是明师该有的风范。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04对策:建立作战框架图,逐一攻克“堡垒”
确定你要达到的目标,考虑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做到哪些,然后逐个堡垒攻克。
有一本说,比如你想成为作家,需要做的学习表达、故事建构。
文字表达上,可以找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作家,把ta的文章通读三五遍,然后模仿着来写。
关于故事架构的练习,需要看电影,看一千部电影,读一千本小说。再练习写五百万字的小说。
你看,这样一分解目标,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在想,目标不太容易确定,你要结合自己的爱好,认真考虑自己的规划,只有具备迫切的成长愿望,你的计划才不容易落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