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两个观点:
第一,有顶层设计比没有顶层设计要好非常多。成功概率会成几何倍数增长。
第二,顶层设计的8件事情,通常不是一次全部能做对的,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边走边看,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
我的第一个店是失败的例子,前面说了,今天说说我的第二个店,是经过了顶层设计的,也是不断调整过来的。
第二个店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从我第一个店中后期开始的。从脑海里构思一个小而美的店应该如何做,到付诸实施开店营业,经历了差不多一点半时间,当然,中间有一年的时间是研究产品,研究产品也是顶层设计产品环节的一部分。
”小而美” 和“顶层设计”的理念全部来源于我第一个店的失败。
第一个店太多失败,但是里面有个项目非常成功,就是甜品吧。甜品吧里面主要有饮料和甜品。我给你算算账,水吧就一个甜品师,工资四千一个月。甜品吧的营业额每天可以做到平均2000. 毛利在70%,将近1400块。主力产品都是提前生产好的,出品非常快。所以甜品吧虽然很忙,但是忙得过来,小姑娘自己做,自己端,非常能干。产品都是标准化生产的,我让他把其他两个灵活一点服务员也教会了。她休息的时候可以顶替他。服务员可以学门技术,而且顶班的时候不用端盘子倒水,都学得非常认真,做事也非常积极。因为标准化,生产的东西味道都一样,顾客也非常喜欢,营业额稳步增长。
再看看另外一个生产中心---厨房。 包括阿姨,厨房一共8个人。每天营业额大概是6000 左右,毛利要低一些,在60%左右,3600块,人均产生的毛利450。而人员工资是将近3万。
大家算算 甜品吧 工资4000,人均产值 1400 VS 厨房 工资30000, 人均产值 450,你愿意做哪个?
而且,顾客对甜品吧的评价非常好,都是点赞的,而大部分的投诉和差评是来自于厨房。人均产值低,顾客体验差。厨房还经常给我找麻烦,但是水吧姑娘却可替代性强,不干还有服务员干,大不了我亲自上场。
这也是我决意把第一个店转掉,转做甜品的原因之一。
我当时几个构想:
第一,店要小,可以不堂吃,带走就好。
第二,东西要少,两个人就忙得过来,一人做,一人卖。
第三,东西提前准备好,保证出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放冰箱几天不会坏,保证浪费小,而且好安排生产。
第四,要做年轻人生意,特别是8090后的生意,一是因为是现在的消费主力,而是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分享。二是,第一个店里招待的中老年顾客都特别挑,对价格敏感,伺候不来,累。
第五,东西一定要自己会做,而且掌握核心技术。这是被厨房的人欺负了一年的最大领悟。会做和开店以后自己家是否亲自做,是两回事。
第七,要开小而美的店,强调盈利能力而非营业额,强调投资回报周期短而非投资回报额多。自己穷,经不起再次折腾,草根阶层必须从小开始,降低风险,从美开始,精准设计,保证成功率。
这几点应该算是顶层设计的开始。
于是有了后面的行动:
苦苦研究了一年产品,30岁的时候没有分文收入是很惨的。
离开上海,到小城市试验,把开店成本控制在10万以内。
找一个店面,这个店面要这样:路过的人群是8090后居多,特别是女性顾客要多。事实上,我现在的店面的这一条街,主要业态是,高档女装,美容美甲,时尚酒店,小吃,烘焙蛋糕等等。选址算是比较精准。
做了很详尽的调研,发现同类产品都是低质低价类型。我的价格定在了他们的2到3倍。这一点是有风险的,但是我是有信心的。因为产品口味和口感不在一个量级。
装修定位在时尚同时古朴,时尚是吸引年轻群体,古朴是希望表达一种产品品质可靠的感觉。
在宣传方面,主要是建立微信粉丝圈,通过微信宣传,而代替了宣传单宣传。
大家可以复习一下前两天分享的关于开店 8件需要做对的事情。当时虽然没有严格写下,但是这8件事情基本做对了,但是中间是有摇摆的,并不是一次全部做到位的。所以,要边走边看。谁都不是神仙,没法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对的。
但是一次没有全对没关系。你比别人强,可以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你知道有这8件事情。
第二次,你知道并且做到了。
网友评论